两人都是倒吸口气,对视一眼后,都在对方的眼神中看到那么一丝不可置信之色。
“公子,这本兵书您是从何得来的?”韩立目光灼灼,一脸正色的问道。
“一位长者所赠。”李奕奇说着,眉头微微一扬,凝声问道:“有什么问题吗?”
韩立深吸口气,一脸愤慨的说道:“这简直就是一派胡言,胡说八道!”
“什么!”
听到韩立的话,李奕奇也是大吃一惊,董熊见状,在旁重重地低咳一声,韩立顿时激灵灵打个冷战,总算是回过神来,老脸一红,急忙对李奕奇拱手说道:“末将激动了,公子见谅。”
“无妨,韩将军请继续说。”这时,李奕奇却直接从宽椅上直起身子,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认真模样。
见到这一幕,韩立微微松了口气,知道李奕奇是真心想讨教兵法,于是也不再掩饰什么,开口道:“公子,这本兵书不知道是何人所著,用兵之道,简直堪称奇中之奇。自古兵法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是此书中却说,天时最为重要、地利次之,人和最次,这简直就是......”
“离经叛道。”沉默寡言的董熊在一旁补充道。
“你们也觉得奇怪吧。”
李奕奇脸上露出莞尔的笑容,他摸着鼻尖,心中也在嘀咕着当初吕公怎么会送给他一本如此古怪的兵书。他虽然不怎么了解兵法韬略,但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个十二个字他还是有所耳闻的。而这本《十二策论》上所写的兵法、战术,几乎都是犯了行兵的大忌,漏洞百出,简直把所有兵法大家所著的兵书内容完全的反了过来。若不是这本兵书是吕公送给他的,他一直觉得有蹊跷,否则都会直接扔了......
韩立又翻了两页,忍不住连连摇头,苦笑着将书递还给李奕奇,说道:“公子,若要修炼兵法,末将建议您还是读侯爷的《军政》,或者当年崔双乐大将军所著的《云上策》,还有当年淮阴侯沈傲安沈大人的《军伍十六篇》。”
李奕奇接过这本沉甸甸的《十二策论》,默然不语,他心里清楚,韩立提到的后面两位人物,那都是数百年前就已经故去的大夏朝兵法大家,两人都是战勋显赫之人,在他们那个年代的影响力不下于李九杀。至于那本《军政》,他倒是熟悉的很,在李府中,他的卧房中就放着一本,不过从来都没有被他翻开过就是了。
“两个月之后,太子束髻,必会被安排到军中历练......”李奕奇躺回宽椅上,喃喃说道,似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说给身旁的韩立、董熊两人听。
两人闻言,对视一眼后,相互间小声交流了一下,韩立开口沉声道:“若是公子不嫌弃,末将二人愿追随在公子身边。”
“愿追随在公子身边。”董熊也是开口,一脸郑重的沉声抱拳说道。
“等的就是你们这句话!”
李奕奇目光闪烁一下,心中顿时一喜,站起身来,对着两人行了一礼,一脸正色道:“多谢两位将军,不过两位将军误会了,你们不是追随我,而是追随太子殿下。”
“是。”
“是。”
对此,韩立和董熊两人皆是低着头,他们都是战场冲杀的猛将,并不怎么会说客套话,只能连连称是。
两人不知道,李奕奇此时说的都是心里话,论起文道的造诣,李奕奇自认可以碾压大夏朝九成的儒生,但是论起兵法上的造诣......正如水伯当初所说,他要是在战场上出了点什么差错,李家九代人的名誉就都被他一个人给败光了。两个月时间,李奕奇不认为他纸上谈兵能学习到多少兵法和战术,太子军中历练,还是让这两人多多指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