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可不是谁都能成为“注册僧侣”。
拿到度牒后,物件和戒金等准备就绪,就可以在寺庙“实习”,等到一年两次的广会斋筵,举行仪式,剃度和受戒,正式成为沙弥,类似于初入职场的新人,待第二次传戒,成为比丘,就能领取“戒牒”——职业资格证书。
再修行五年的僧尼,才有资格离开师傅和原属寺庙,自己单独出去修行。
拥有合法身份的优势就出来了。
度牒,官府承认其来历明确,身份合法,可以正大光明的行走。
戒牒,寺庙认证该僧侣的修行年资和等级,不管去哪个寺庙,人家都会客气且周到的按照高级僧侣的待遇,管吃管住,好生相待。
相当于可以免费游历整个大唐,甚至于出个国,只要勇气可嘉,去一趟印度并非天方夜谭。
好处还是蛮不错,不过,得先挨过那些清苦的日子。
路过一僧侣听见陈志诚在跟她介绍寺庙的情况,也说了几句,僧侣每日在寺院的大致生活。
没听几句,她已是一副苦相。
每日打卡项目取下:
1坐禅
(静坐修行冥想,思考今晚斋堂食白菜还是豆腐。)
2课诵
(一天两次,大家一起敲打木鱼诵读经文等等。)
3劳作
(话说劳作的范围就比较多了,有些人负责种菜,砍柴,挑水,打扫等体力活,有些人负责幼徒教学,有些人负责病坊事宜等等。)
以上是每日打卡,以下是每月/年打卡。
1布萨
2安居
3自恣
4普清
不解释了,反正已经是晕头转向了。
有缘再会。
第二日一大早,她就被外面的动静弄醒了。
广会斋筵一般是春秋各一次。
不久前秋,已经举行过一次广会斋筵,为何又加了一次?
据她推测,或许跟今年多地冻灾有关,何家湾所属黔中道下官府,为额外增加点收入,放了些名额出来,各寺庙跟着忙碌起来。
能够进入佛门,前面说过,实属不易。
即将成为沙弥的那些家属,纷纷前来见证这重要的一刻,而那些非“合法身份”的沙弥,多是些附近庄子上的孩子,他们的家人也特地前来。
前面提到“幼徒教学”,指的就是庄子上天资较为聪慧的孩子,或者有某些其他情况的少年郎。
他们拥有沙弥、比丘尼的身份,最终,却无法跟持度牒和戒牒的僧侣一般。
既然来都来了,还是去看一下热闹。
等她一路小跑到斋堂的时候,里面已经没人了,匆匆喝了几口米粥,她赶紧去了大雄宝殿。
半夜还稀稀拉拉下了几颗雨,地面仍是湿漉漉的,好在天勉强阴着,不见一片乌云。
寒气还是有几分。
缩了下脖子,拉紧了衣领。
等她到大雄宝殿外,四周已是安静下来。
放眼一望,上百号人。
而跪在蒲团上等待剃度的人,一排三人,左右两排,不过三排半的样子。
各个神情肃然。
一位年纪稍大的僧侣,走上大雄宝殿前的台阶,他说了些什么,她听不清楚,只见单手向后一抬,像是个“请”的姿势。
紧着,僧侣侧身。
双手合十,朝后一揖。
与此同时,现场所有僧侣皆是合隆手掌,向着大雄宝殿的出入口行礼。
稍慢一些,四周的百姓也跟着或颔首,或鞠躬,甚至于有人跪在了地上。
不由得拉长了脖子。
往旁边走了几步,踮起脚来,又跳了一下。
可就在这时。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