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艰险人生路(1 / 3)

孙胜仪的婆婆康老太太,虔诚的信奉佛祖,每天早晚要念经,手腕上常年带着一串紫檀佛珠,无事做的时候,便拿在手中,摩挲着捻转佛珠,眼神凝滞,念念有词。

一个人虔诚信仰宗教,往往是经历了苦痛病痛,以求精神和肉体的解脱,例如有人认为,今生所受的苦难,都是因为前世自己作孽,怪不得别人。于是也再不存侥幸,而是安心承受,或者把一切抉择交给佛祖上帝,过好过孬都是神灵的安排,自己心灵上、精神上不再背负包袱。

这一类人,神情平和,往往一眼就可以分辨出来。

而没有信仰的人,往往意志更坚定,固执不屈,但看上去,更像是在野外左突右冲的孤军作战的野马。

人的大脑是个神秘的黑箱,没有人能正确解释梦境、幻觉、预感和人格分裂。

也没人能说清,为什么有的人固执如牛,但却轻易被洗脑。

信仰,对于个人来讲,是寄托精神的去处。对于统治阶级,最后就是一种控制人心的手段。

孙胜仪的二嫂李若云,在那次轰炸中,失去丈夫和一个孩子,从此就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给人一种失魂落魄的感觉。

沈梦昔看着更像是得了抑郁症,几次和她聊天,想着开解一二,但是李若云都爱搭不理,心情好的时候,来厨房帮厨,心情不好的时候,连门也不出,动辄就哭个不停。

“活着真没意思。”沈梦昔听到她关门前如是说。

她们一大家五个孩子里,有三个是李若云的,但她并不怎么照顾他们,只是经常看着他们叹气,有时候会放下饭碗,哀叹自己无能,全靠弟妹养活自己的孩子,甚至连婆婆也不如,身体糟糕,不顶用,还不如死了呢。

众人都纷纷安慰她,等她身体好了,再做事一样的,现在还是安心养好身体才是。几个孩子听着母亲的唠叨,一脸麻木,也不哭,想必这些年是听多了。

沈梦昔无奈地摇头。

孙胜仪倒是比沈梦昔想象得还要坚强,同样失去丈夫和一个儿子,但是她知道自己还有两个更小的孩子需要她,她就坚强地站起来。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之外,还承担一些洗衣做饭的杂事,在她的心里,如果不多做些事情,是无法心安理得带着一大家子人,住在孤儿院的。

孤儿院每天需要大量粮食蔬菜,需要很多生活用水,这都需要棒棒挑担运到孤儿院,棒棒军,可谓重庆的功臣,当年是这些人用肩膀,将10万吨工厂物资从宜昌运到重庆,得以使民族工业在战火中重生。

每次,沈梦昔都会多给挑水送柴、担米送菜的棒棒一点钱,他们也乐意给这家大方的孤儿院送货。重庆的有钱人大部分是全国各地来逃难的,出力的棒棒反而都是当地的农民。

孤儿院有过几次失窃的情况,丢的都是粮食。

还有一次运粮回家的路上,被抢劫,抢粮的是五六个半大孩子,挑担的棒棒抡起棍子砸了几下,沈梦昔站住石阶上,没有动。若是成人她或许会愤怒地拔枪,但是这些是孩子,虽然行径恶劣,但让她冲他们开枪,还是做不到。

她甚至没有报警。

只是加强了孤儿院的警戒,把王守卿留给她的两个警卫,从家里带到了孤儿院。

这天,早上吃饭没见孙胜仪的婆婆出来,几个小孩子由稍大的几个女孩带着,说是康奶奶病了,躺着呢。

沈梦昔疑惑,走进房间查看。一进门就听见痛苦的呻吟声,康老太太鼻间冒着汗珠,侧躺在床上,轻轻地呻吟着。

“您病了?我来看看!”

老太太有些想拒绝,沈梦昔按下她的手,试了一下额头温度,又问她哪里疼。

老太太最后难为情地掀开衣襟,沈梦昔大惊,原来康老太太的左侧肋下长了一片疱疹,并向后背蔓延开去。

“带状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