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向前冲——王良娣(1 / 3)

虽然李承乾归心似箭,但是薛仁贵带来的两万骑兵一连数日在山野间驰奔行军,又在城外大战一场,不经过几天休整根本无法上路。

李承乾也只能再留在扶余城几日,以待大军休整。

不过这也不轻闲,眼下就有一个两难的抉择摆在李承乾面前。

这一日李承乾召来上官仪、薛仁贵议事。

虽然在军中但是君臣三人都是冠带整齐,行礼如仪,俨然是朝堂议事。

显然他们三个人都把现在仍在长安城的李世民按驾崩的算账。

“太子殿下,您此次回长安要成就大事,行事务必光明正大,此时应当发出皇太子诏令,把晋王与长孙无忌的罪行昭告天下,向天下百姓宣传太子殿下空城阻敌的奇谋。”上官仪表情严肃地上谏。

上官仪的话正是李承乾所想,上官仪没有说的李承乾也想到了,现在他不发出太子令,向天下明示他空城阻敌的奇谋,长孙无忌等人可能要编排他是逃回燕都的,对影自己光辉形象不利。

“嗯,上官卿家言之有理——”李承乾说到这里正要下令,却见薛仁贵长身一礼,大声道“太子殿下臣有话要说!”

李承乾看一眼薛仁贵道“说!”

“太子殿下此时您远离长安城,陛下又被妖道迷惑,若是长安城现在就知道太子殿您下安然无事,不知又要降下什么样的旨意,恐怕于太子殿下回程不利。”薛仁贵是兵家,想的是怎么出奇制胜。

李承乾听了也觉得有道理,从长安城传出来的消息看,李世民现在绝不希望看见自己活着回到长安城。

对于远在长安的李世民,李承乾还是要小心一些的。

想到这些,李承乾脸色阴沉地点点头,算是认可了薛仁贵的话。

薛仁贵见此又接着道“以臣愚见太子殿下在进长安城之前,都不要公开身份。进了长安城先派兵把朝中奸佞之臣抓起来,再进太极宫朝见陛下。”

这是学当年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时的做法,不过,以今日李承乾的身份做起来更加名正言顺一些。

毕竟皇太子是君,理论上他要治大臣的罪,大臣不能反抗,实力不济反抗失败只能落一个更大的罪名。

长官仪听了呵呵一笑道“薛将军想多了,若是太子殿下不挑明身份,以灭国之功班师回朝,长孙无忌岂能侍视你我回朝?

要知道,你我那时可是待罪之身。”

照这么说也是麻烦,李承乾现在挑明身份,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一定会想尽办法阻止他回长安城。

可若是李承乾隐藏身份,薛仁贵等人就直接暴露在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面前,他们弄丢了皇太子可是有大罪。

到了那个时候,薛仁贵等人在君臣大义面前只能被人拿捏。

李承乾听到这里也感到头痛,摆摆手命他们退下,自己要好好想一想。

……

……

长安城,东宫。

自从王良娣抱着六岁的小李白扶灵回京,东宫就开始为皇太孙李厥、太子妃苏氏大办丧事。

每日五更天大臣进城上朝或是进皇城办公,东宫也大门洞开,哀哭声震天,把太极宫的礼乐声都压下去了。

从太极大门往东看,只见各色雪白的丧仪直摆到左右长林门前,每日都有成百上千的大唐百姓在此哀哭祭奠。

两排斗大的灯笼直排进东宫内院,东宫里的亲兵、禁卫、宫女、内侍都是身穿雪白孝袍各执丧仪站立两则。

这一路直到停灵的承恩殿一眼看去都是白汪汪一片,直如云海雪山一般。

每日数次烧纸尽哀时,东宫内外哭声震天,哀声直传数里之远。

住在隔壁的李世民每天都是听着东宫的哭声过日子,这让李世民时刻都是怒火中烧,但又无可奈何,只能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