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好好教导子孙,假以时日,也不是一定没有机会。”
“比如子平、子俊两房人也是这两年才开了运道。”
“你若有心,可以打听打听他们在赤水县的作为!”
“知遇,佛曰: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兰因絮果,必有来因——世间一切缘起缘灭,均是因果。”
“知遇,我言尽于此,只盼你好好体悟!”
不想二儿子自此一蹶不振,有些秘密,老太爷决定带进棺材。
七月十五中元节,红枣去谢家村看到洪河岸边堆的石头,心中奇怪,家来后问谢尚道:“大爷,大伯的坟不是已经迁好了吗?怎么祖祠外还堆那许多石头?”
谢尚解释道:“那石头是打围墙用的。”
红枣奇道:“这村外就是洪河,出入只一个高桥,还用围墙?”
谢尚笑:“这不是爹才升了官吗?他便想着给祖祠修个围墙!”
谢尚可不打算告诉他媳妇实情,让她担惊受怕。
一句话红枣懂了:面子工程!
红枣笑道:“那可得修结实一点,威风一点!”
谢尚点头道:“必是如此!”
“对了,红枣,”谢尚问道:“咱们庄子的水窖开始修了吗?”
红枣道:“还没!前面天热,我打算等天凉快了,到七月底才修!”
谢尚道:“那你记着这件事,今儿我和爹去瞧了谢家村高田打的两眼水窖。都已经存上水了,窖口支了轱辘。水打上来还挺清。浇地比先前方便多了!”
“爹看了也说好,让多打几个。”
闻言红枣挺欢喜,追问道:“都打好了?尺寸如何?花费又如何?”
谢尚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回答:“第一回挖水窖,尺寸不是很大,就是寻常的地窖大小。尺寸显荣记了,让他拿给你。”
“花费还行,一个算下来大概是三两银子的人工,三两银子的石头、糯米和桐油,总共六两银子吧!细账显荣也有。”
“桐油?”修墙用糯米汁做粘合剂可防水红枣知道,但桐油还是头回听说。
谢尚:“这是修石桥的法子。在石头拿糯米汁石灰砌好后,为了防漏渗再刷三回桐油。”
红枣叹为观止,决定她修水窖时也加上桐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