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的盐业要完(1 / 2)

明帝国的崛起 九悟 2801 字 2020-03-30

五月中旬,京师里酷暑难耐。目前京师里炙手可热的权贵人物新秦伯张昭府前却是“门前冷落车马稀”。

当然,这并非是张伯爷突然被皇帝所厌弃,要倒台了。而是张昭派出亲卫,主动将拜访的访客给清理了。

他搞了一个“登记式”拜访。来拜访的人,登记姓名、目的、联系地址就可以走了。不能再等在他家的门厅中。

江南来的盐商封炎连着在新秦伯府门厅中等了三天,连张昭幕僚的面都没见上。然后登记了一下,就给清理走。

他被清理走之后,如今便在学院镇中落脚。坐在茶馆里,和“同病相怜”的人闲聊、吹牛。

京城最核心的位置是四九城。从安定门出两里是小安镇,再行八里就是城北的京营、十二团营驻地。

顺着驻地往西行数里,便是新军营的驻地。而近年来随着新军营的扩充,新军营营地面积急剧的扩充。

新军营外的家属区往南行两里地,就是如今在京师中大名鼎鼎的“新军集”。

这里的繁华、出名不仅仅承担供应新军营中数万人生活物资、消费的职责,更因为有“新军营医院”的存在。新军营医院对外收治病患,赢得无数好评。

它不像太医院只对天子和权贵们服务。

而新军营最西边的地界几乎就是挨着张昭的新秦伯府。大约五百米远。

但是,之前到张昭府上拜访的人群,如果是从京城里出发的自没话说,大概率要在新军集落脚。而如果不是,则会转往学院镇中休憩片刻。

张昭修建新秦伯府后,将燕园划出去建了一个京师大学。而京师大学的师生们自不会往新军集去消费,距离有四五里路呢,京师大学大门出来往南一里地汇聚成了一个小镇。名为:书院镇。

这里不仅仅是有“京师大学”,还有“京师第一初级学堂”,以及一所由真理报社赞助的小学。

去张昭府上的人宁愿是沾一点“文气”,也不愿意沾一点“晦气”。现在医院是被认为不吉利的。

书院镇中偏清静一些。朗朗的读书声偶尔传来。茶馆中,和封炎早上一起在新秦伯府门口登记的中年文士,手里拿着一份真理报,道:“今日偶遇封员外也是缘分,只是在下对盐法有些不明白,还请封员外不吝赐教。”

张昭的奏章一递交给内阁,消息就传出来。真理报立即发表评论文章,给予造势。这个手笔来自于刚刚自辽东返回京师就任真理报社副总编的赵统。

封炎四十一岁的年纪,白胖胖的,笑道:“沈兄客气。要说国朝对盐法变迁最熟悉的,恐怕还不是朝廷,我们盐商对其中的变迁更了解。像真理报上的这篇文章其实是有一些错漏之处的。

弘治五年,时任的户部尚书叶淇奏请天子改开中法为折色法。徽商由此在两淮大兴。这两个盐法沈兄可知道?”

姓沈的文士点头,“沈某知道。”

大明朝大名鼎鼎的“开中法”,这怎么没几个读书人不知道!其法的概要是:即商人向边地输送粮食,然后换取盐引获得利润。

户部尚书叶淇为弥补弘治年间的财政亏空,改为商人只要向朝廷缴纳银子就可以获得盐引,从事贩卖食盐的活动。

而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即中央财政的收入虽然增加了,但是边地的粮饷却越发的困难。

要知道大明的九边军镇,大部分地方都算是苦寒之地,种地是没有多少粮食产量的。那么边军需要吃饭,这就得拿银子去买。买的就是高价粮食。

这导致九边的开销日益增大。

所以,折色法,相当于是把利润转移了一下,饮鸩止渴。中央财政在好转没多久之后,立即就被九边的军费拖得疲惫不堪。弘治十四年,刘大夏就任兵部尚书时给弘治皇帝上书就说起军中开支过大,请求休养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