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城中村(1 / 2)

安得广厦 莞简妤 3154 字 2019-10-28

孩子现在仅仅只是要进幼儿园就要交赞助费,虽然家里的四个老人都觉得只要上小学就好了,幼儿园没必要读。但是家里的小朋友要想进小学读书,享受九年义务教育,首先要有幼儿园毕业证,小学才允许报名。

这可把彭凡一家愁坏了,读幼儿园要交赞助费,读小学又要交赞助费,读初中还要交赞助费。问题是交了那么多赞助费就能保证考上重点高中吗?考上重点高中就能保证考上985大学吗?考上大学就能保证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吗?毕业了就能保证找到工作吗?

彭凡的内心突然没有了答案。他真害怕,如果将来孩子不爱读书,这么多赞助费就打了水漂。但是,即便如此,他也不敢把孩子读大学的阳光大道给一刀切断,他没有那么鼠目寸光。

所以当彭凡把自己买学区房的目标告诉温佩时,温佩的心情怎一个开心了得?他们这对年轻夫妻结婚五年了,却还没有一间像样的住处。

且不说养孩子的投入大得就像个无底洞,小夫妻俩每个月还要寄给家里的四个老人一大笔赡养费,这样省吃俭用之后,能存下几十万就是个奇迹了,如果不是彭凡恰好找了个好工作,一大家子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这些年,小两口为了省钱,租住在上海的一个城中村里。这里的房东可出租的房子很少,因为楼层比较低,而且又处于比较落后的棚户区,租金自然便宜很多。

上海作为北上广深之一,有魔都之称,繁华程度更是狠狠的甩开广州、深圳几条街。但是很多人只看到上海的繁华,却看不到处在繁华以外的城中村。

彭凡住处周围的建筑至今依然保留了70、80年代的风貌。建筑破旧,墙上到处贴满了广告,甚至还有很多墙角都长满了杂草,街道冷清,杂物乱放。这些完完全全符合一个小村庄的基本特征,但与大都市的上海格格不入,更像是一座小村庄。

在70、80年代,彭凡居住的城中村曾经是一个县城,在当时可以算是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方了,在那个时候,农村里面都是泥土做的房子,而在这里已经开始有了像样一点的平房,在当时来说已经算是相当的前卫了,现如今这样的城中村却被称为“棚户区”。

从小县城转变成棚户区,是因为上海这些年的发展之快,已经把这个被遗忘的小县城狠狠的甩开了。

像这样的城中村在上海还有很多,现在上海的发展重点在于浦东新区那边,很多比较偏远地带的城中村,还没有规划到,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地方。

彭凡这几年租住在城中村,本来想买车代步,但是住在这样狭小的街道,只能够一辆车开过,有车也没有地方停车了。

因此彭凡和温佩都巴不得下一秒就可以拥有自己的房子,哪怕面积不大,但至少是一个避风港,不用为孩子的赞助费发愁,也不用再付租金。

当彭凡得陇望蜀,以为正向幸福的康庄大道上飞奔的时候,彭凡的岳父突然病倒了,刚开始会呕吐,四肢水肿,皮肤稍稍一碰就淤青,再后来就会贫血、皮肤瘙痒,甚至发展成呕血,面色一日比一日苍白。

老人只好去医院看病,做了大大小小的检查,才知道事情非同小可,竟然患的是尿毒症,要靠血液透析才能维持生命。

可怜的老人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日夜操劳一辈子,好不容易儿女长成,抱上孙子外孙,可以安度晚年了,却忽然一病不起。

他听说血液透析每个月都要花费一大笔医疗费,把所有的养老金贴进去都不够用,竟然没办理出院手续就自作主张回到了乡下的老房子里,说是要放弃治疗直接等死。

温佩知道以后哭着跑回老家,砸锅卖铁也要给父亲治病。

还是彭凡向岳父的主治医生了解了尿毒症,才知道主要通过肾脏替代治疗方法来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