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李梦阳读报(1 / 2)

明帝国的崛起 九悟 2420 字 2021-08-17

张昭进宫的消息京中上下瞩目。御前的奏对情况很快就传出来。

改革江南卫所,兴建海军,惩罚生员再由天子法外开恩,这一条条意料之中的消息依旧急剧的冲击着京中大臣、权贵们的神经。

礼部尚书张升请求致仕的奏章第二天就摆在弘治皇帝的案头。他已经决定辞职。

同时这也是为攻讦张昭失败负责。内阁票拟的意见是“可”。

当然,以张升的政治地位,如果他一上奏章弘治皇帝就批准他辞职,那反倒是像他有罪。

总得要往返多次才行。

八月下旬是清秋时节,清晨时分薄雾渐散。一个个的报童在街道中卖着报纸。

“卖报,卖报。今日真理报头条鞑靼不足虑,大明的未来在海洋。”

“卖报,卖报。今日明理报头条法理与帝王。”

“卖报,卖报。今日论道报头条江南卫所改革浅析,枢密院需要改革。”

李梦阳慢悠悠的走在报社镇的街道中,喊住一个背着斜跨帆布书包的报童,“小朋友,分别给我四份报纸。”

所谓四份报纸指的是真理报,明理报,论道报,邸报。

现在京中的一般人读报只读前三种,但是他每次都会买一份邸报来对照着看。因为邸报的形式虽然枯燥,但是却会把昨日的奏章基本都节选刊登出来。

这就是朝廷大事的脉络!

他久历官场,自然知道这其中的门道。真正能影响朝廷决策的,绝不是三大报纸,而是邸报上刊登的那些“奏章”啊!

“好的,老先生!”

报童约十一二岁的样子,蹲在路边,麻利的将四份报纸递给李梦阳。

李梦阳给了小报童一角钱的硬币,“不用找了。”

随着报业的兴盛,各家报纸的价格不仅没有增长反而下降。现在每家报纸的价格都是两分钱。

如今京中的货币早就被大明皇家银行发行的硬币慢慢的替代。市面上通行的是分、角、元。再往上的计量单位就是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

之前的计量单位分、钱、两被取代。

当然,大明历代发行的通宝和宝钞还在民间使用。但正在逐渐的退出支付场景。大明皇家银行的网点对外回收、兑换通宝和宝钞。

他内心里总有一股隐忧,大明皇家银行如果滥发货币会引起何种后果?

但他终归是一介文士,对经济学不擅长。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听闻京师大学里的一些老师、学生就是在研究这个问题的。

“谢谢老先生。”报童收了两分钱的“打赏”意外的高兴,连连道谢。

李梦阳呵呵一笑,走进望海楼中。

嘈杂的人声扑面而来,还有热气。完全不同于外面街道上的寒冷。

店里的伙计忙迎上来,“老大人,还是老样子?”

“照旧!”

李梦阳拿着报纸,在大堂里找个空位置坐下来。吃着可口的早餐,开始读报。

前几日张昭回京对整个朝堂、政局的冲击还在。反应出来就是在报纸上的争论。

江南卫所即将裁撤,兵权归一,全部由枢密院管理。兵部如今也就管管汤汤水水的事务。比如驿站系统。

对此,论道报上的“攻讦”文章一直不绝,鼓吹枢密院要改革,不可将兵权集中给张昭一人。这种论调还是非常有市场的。

李梦阳对此是嗤之以鼻。只要张昭没打败仗,把兵权放在他手中,不仅是皇帝安心,内阁诸公恐怕也会非常安心。都是从弘治年间过来的大臣,谁不知道鞑靼人入寇时的损失?

这种分兵权的文章现在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只有等到大明真正的虎视四方,精兵良将无数,庙堂诸公和皇帝才有可能分割张昭手中的兵权。

真理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