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触底时刻(3 / 3)

已经债台高筑,据说有债主在打这条生产线的主意。”

徐长青表示很无奈。

之前对于丹市半导体的情况,他也不是一点都不知道。

但问题是目前在国内根本找不到代工的厂家,能承包到这条生产线,那都是运气,他其实并没有更好的选择。

“嗯,这倒是一个隐忧。不过,这种债务纠纷也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事情,咱们应该还有时间。徐总,你有什么建议?”

今年国内的经济不太好,萧白有印象,1990年这一年,才是100多年以来,华夏经济真正的触底时刻。

华夏经济在人类历史上的经济占比,从来没有这么低过:全国的经济总量只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1.59。

但是,从国际上可比较的经济数据而言,国内经济的真正崛起和腾飞,也是始于1990年。

因为,从这一年开始,到以后的整整30年时间,不管国际政治经济风云如何变幻,国内经济的世界占比,一路昂头向上,再也没有下降过。

所以,今年经济的困难也折射出很多企业的困难。企业之间的三角债,剪不断理还乱,困扰着无数的人。

徐长青摇摇头,说道:

“我也没什么好办法,不过,据我所知,胡建那边有一条4英寸的生产线,有承包出去的意向,我打算亲自去谈一谈。”

“说到底还是承包呗......徐总,咱们承包的丹市生产线,一两年之内应该问题不大,毕竟有承包协议在那里放着。

但是,你别忘了,封测这一块可是丹市半导体厂在帮我们做。真要是受到冲击,这一块就会有麻烦。”

友达微电子公司,到目前为止就是一家产品公司。没有自己的生产线,封测自己也做不了,可谓是处处受制于人。

因此,萧白对于徐长青提出来的承包新生产线的建议,是持怀疑的态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