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傅詹正面刚:“那么请问太后娘娘,待战事了,该如何安抚边关百姓?”
太后到底是做了十年皇后,又做了将近一年太后的人,耳濡目染也能知道一些大致的措施:“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小皇帝垂眸,这是最容易想到的。还有什么呢?
谢傅詹说:“只减税可不够。”
“下旨安抚。”
小皇帝点头,这也是他能想到的。
谢傅詹问:“还有吗?”
徐太后想不起来了,不悦:“这些做好就行了。”
谢傅詹说:“可是钱,钱太傅还有更多对策。”
小皇帝嫌弃:“你是为了反驳太后才推崇她的吧?她能有什么好主意?”
谢傅詹道:“能吏治边,选派最贤能的官吏去治理边陲重镇。”
小皇帝微微点头,这倒是个好主意,这才是治理国家的人该想的主意。
国家那么大,天子不可能事必躬亲,因此对于帝王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用人,而不是出谋划策。
帝王可以不善于制定计策,只要他用善于出谋划策的人,国家一样繁荣昌盛。
小皇帝脸色有些不好看:“朕怎么没有听说过这件事,该不会是你编造的吧。”
韩书荣说:“臣启圣人,此策是钱太傅去吏部对臣讲的,当时通政使大人也在,还有吏部诸多官吏都在。”
“历来都是将边陲作为贬谪官员的去处,致使边陲治理愈发松散,边陲重镇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则边疆不稳,边疆不稳则社稷不宁。”
昨日离宫回府,钱明月路过吏部,拐了个弯,闲聊几句,没想到今日就用上了。
小皇帝点头:“是这个理。那你们就按她说的去办吧。”
韩书荣称是。
谢傅詹说:“由此可见,太后娘娘才干不及钱太傅,如何能垂帘听政!”
徐太后盛怒:“你算什么东西,敢对本宫不敬!来人,拖出去斩。”
御门武士没有一个动的。
小皇帝生气:“愣着干什么?没听到太后的懿旨吗?通政使谢傅詹不敬太后,忤逆犯上,革职交由三司会审。”
徐平成知道,此刻自己应该劝的,可是他不想动,是不是如果他不劝,真能把谢傅詹这个硬骨头敲碎?敲碎了谢傅詹,其他骨头是不是就软了?
且舍了这颜面与虚名吧。
韩书荣、林长年、司马韧、秦正、姬念祖、大理寺卿张毅铎、都御史杜阳铭纷纷跪下,九卿除了谢傅詹自己,就剩下徐平成站着没动。
“请圣人三思。”
见自己的长官跪下,底下的人也跟着跪下:“请圣人三思。”
任长宗等武官也跟着跪下:“请圣人三思。”
只剩户部,徐平成感到孤独和孤立的恐慌,也跪下:“请圣人三思!”
小皇帝揉揉脑袋:“行了,就这样吧!谢傅詹没罪,太后继续临朝听政,就这样定了!谁都不许再提异议!退朝。”
这事儿是退朝就完的吗?
谢傅詹可是通政使,他就不把奏折往宫里送,其他各部也心照不宣、不约而同地“无事”,除了徐平成。
徐平成原本真的无事可奏,硬是找了个鸡毛蒜皮的小事,进宫禀报:各地太仓的粮食该好好保存,防霉防鼠虫。
这好好的朝廷,突然变成徐太后、徐平成和一个傀儡小皇帝的过家家。
小皇帝倒是乐得清闲:“太好了,今日无事!走!带朕去你顺天府衙门看看,是不是像戏文上那样,有击鼓鸣冤的,然后你就升堂断案?也让朕瞧瞧,这案子是怎么断的!”
徐太后拍案而起:“皇帝!你还有心思玩!你看看,他们一个个是要造反啊!”
小皇帝忙扶着她:“母后息怒。他们不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