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小皇帝理解了钱明月(1 / 2)

皇后又打朕 衣里明珠 2319 字 2021-12-18

小皇帝吃得太多了,在行宫里溜达消食,还不忘生气:“大几岁就该死吗?什么东西啊!林长年,你去改改这戏,底下那群人水平低,改不好的。”

“臣听闻戏词有许多讲究,要配着曲调来,这个臣实在不懂。”

小皇帝不高兴:“你不想干。”

林长年行礼:“圣人,恕臣直言,这戏怎样唱有什么重要的,您不过替娘娘鸣不平罢了。”

小皇帝莫名有些慌乱:“你瞎说什么!这跟皇后有什么关系。”

“圣人爱重娘娘,自然是没关系。”

小皇帝翻个白眼:“不写就不写,哪来那么多废话。算了,一个民间戏不值得你礼部尚书花费太多精力,朕这里还有一件大事,你们都跟过来瞧瞧。”

大厅里,小皇帝拿出范叔同的奏折,给群臣传阅。这奏折接到了好几天,他没想好怎么处理。

原本,他觉得皇后“想一出是一出”,怎么一拍脑袋就想起来要改汉字了,简直莫名其妙,几千年来字都是这样写的,用的好好的,为什么要改。但他不敢做出支持范叔同的批示,怕惹姐姐不高兴,便一直留中不发。

今天,他突然理解姐姐的做法了,不等群臣表态反对,他便先声夺人:“范叔同翰林院待久了,脑子里只有那堆故纸,哪里能理解皇后的深意,皇后这是为了让每一个寻常百姓都能接受到圣贤教化。”

“你们瞧瞧,现在的教化是怎么做的。建几个学堂,用钱粮鼓励一下读书人,让他们考取功名,就算是教化了吗?教化是要让老弱妇孺都明理,现在寻常百姓根本不识字,读不了书,怎么接受教化?”

底下一片静默。

“韩爱卿,你吏部是怎么考核地方官教化政绩的?”

韩书荣说:“回圣人,读书人对家人言传身教,德行感化乡里,正道由此兴,王化由此盛。”

小皇帝说:“读书人就一定德行俱佳,有资格教化乡里吗?且不说官场上那些贪赃枉法的、结党营私的,就写出今日那出戏的,难道不是读书人吗?”

“朝廷的厚待、民间的尊崇,只把他们惯的唯我独尊、目空一切、自私自利、尖酸刻薄。”

“为什么正道王化要通过各种各样品行难以保证的人?让百姓都能读书明理不是更好吗?”

小皇帝觉得自己好有道理啊,群臣一定提不出反对意见了吧。

群臣默不作声,小皇帝得意地扫了一圈众人,觉得还是林长年最可能支持自己和皇后:“林爱卿,你说呢?”

就知道会首先叫自己,林长年无奈:“回圣人,我们的文字已经传承几千年,汗牛充栋的典籍记录了古圣先贤的思想,若全部改成另一种字体,恐怕要花费几十年的时间。”

小皇帝无所谓地说:“那就花几十年时间,没关系。”

林长年只得继续劝阻:“臣以为要让百姓都能读书明理,需要无数良师去传道授业。”

“当前大梁有几十万识字能读书的人,如果舍弃他们不用,而是新创造一套字体,要教给百姓的话,又去哪里找这么多良师呢?若强迫读书人多学一种字体,恐怕天下读书人不服啊。”

“另外,百姓也要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学习才行,仓廪足才能知礼义,眼下百姓一年到头忙忙碌碌,遇到好年景能免于饥寒,遇到灾祸甚至冻饿而死,他们哪里有余力去读书啊。”

小皇帝无言以对,心里不免升起愤恨,这家伙,果然跟皇后不是一条心了,不行,得让皇后姐姐意识到这个问题:“如此,你就写封奏疏,劝谏皇后吧。”

自己回到书房,给范叔同批示说:“皇后德才兼备,皇考慧眼识珠,托大事于皇后。朕南巡不在禁中,朝廷大事由皇后全权处理,卿当事后如事皇考及朕,何必劳碌属下,千里送奏疏。”

又给皇后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