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我不负江南(1 / 2)

第927章

楚云生的遗体被草草下葬,这件事在此刻的江南,甚至算不得一件大事。

攻克扬州城,死了太多人。落凤城十万人马,至少折损一半。当然,因为战俘补充,李行哉手下的总兵力更胜往昔。可有太多的弟兄,倒在了前进路上。

相比之下,楚云生和他们也没有什么不同。

有太多事要处理,也没有时间给李行哉去悲伤。

东海军顺利接管了扬州城,中途并没有遇到怎样的抵抗。收容战俘,安抚百姓,区域布防……李行哉也是诸事缠身。

有楚云生在还好,没有楚云生,这些事都要李行哉亲自处理。楚云生死后,宋游渠接替了他原先的工作。

宋游渠当然也是一个可造之材,但相比楚云生,还是有一定差距。

先发出了安民书,说李行哉是奉天承运,从李星手中得到江南。大家都是李家子孙,与外人其实没多大干系。你们为李星做事,是效忠帝国。为李行哉做事一样是效忠帝国。况且,李星死前也有遗命,让大家共保李氏江山,抵抗异族,不可同室操戈。

多亏了李行哉的姓氏,安民书发出去后,各地城主纷纷表示效忠。反正大家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而李行哉的确已露出王者君临之象。

总的来说,李行哉接受江南的工作还是蛮顺利的。有一月时间,他便成为了扬州的统治者,英帝之名,天下传扬。

但其中并不是没有不和谐的声音。

这声音来自江宁,确切来说,是来自和珅。

却说和珅带五千人支援扬州城,一路上收容残兵败将,部队如滚雪球一般扩大,到后来已有五万之数。

然而,他还没来得及赶到扬州城,朱老大便回来禀报,扬州已经易主。和珅心中也明白,现在赶到扬州城已经于事无补,所以半途转向江宁城。

李星的幼子李凌云逃出扬州城,与和珅汇合。在江宁城,和珅扶保李凌云登基称帝,另立小朝廷,与李行哉分庭抗礼。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在将手头的事情处理出头绪后,李行哉立刻发兵攻打和珅。大军行到江宁城下,却未发动进攻,而是离城十里扎下营寨。

李行哉并不想轻启战火,一来他现在有太多事情要处理,重中之重是休养生息。二来,自己的对手是和珅,他毕竟是从蛤蟆寨出来的。

一想到这一点,李行哉便觉得有些头疼。

打什么打,大家都认识,有什么事不能坐下聊。

于是,他派人给江宁城下了一封劝降书,言说大家都是李氏子孙,眼下当务之急是平息战事,共抗戎族,实在不该骨肉相残。

又派出使者,去江宁城谈判。谈判的任务落在宋游渠身上,他面露为难之色,话里话外的意思便是不想接这差事。

李行哉皱起眉头“江宁城也不是龙潭虎穴,你怕什么?”

“属下怕的不是江宁城,纵是龙潭虎穴我也敢闯一闯,委实这次要见的人是和珅,上次见面他已说过,再见面他便不会手下留情。属下是怕有去无回。”

李行哉摆摆手,道“你多虑了,朕同和珅是什么交情,他不会赶尽杀绝的。况且……”

李行哉顿了顿“李星的家眷还在朕手中,他们要你的命,就不怕王道无情么。”

看着李行哉脸上的表情,宋游渠涌现一丝惧意。

当真不一样了,他不再是落凤城窝着那个落魄王爷。今朝已经占据江南,有了与戎族掰手腕的资格。日后这天下,未必不是他的。

他已说了,王道无情,更何况还有君无戏言一说。宋游渠当真不敢再推辞,带上一队人前往江宁城谈判。

大家都明白,现在江宁城主事之人是和珅,李凌云方才十三岁,委实做不得什么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