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政变落幕(1 / 2)

李德林四下看了看默然无语的群臣,上前一步参奏道“陛下,仪同三司李浑私自带兵入宫,罪无可恕,理当处斩……”

李穆原本正在失魂落魄的想着什么,听闻此言,急忙阻止道“陛下不可,老臣……老臣以为,事情还未查清楚之前,不可妄下结论。”

李德林冷冷反问道“那丞相觉得,事情的真相应该是如何?”

“老臣以为,禁军把手宫门,李浑若不是得到御旨,不可能进的了宫门。此事定是有隐情,还望陛下明察。”

杨坚看了一眼李穆,漠然回道“丞相所言极是,那就先将李浑收押入监,等事情查清楚了,再发落不迟。”

“养不教父之过,丞相身为百官表率,却纵容亲子行此大逆不道之事。不知丞相有何面目,立于朝堂之上统领百官?”

“李德林,你别太过分,丞相之尊,岂是你能置喙的?”

杨坚回过头瞪了那人一眼,殿内将士猛然收起长枪,竖着往地上一砸。响声震天,群臣震恐,殿内的气氛立马变得肃然。

李穆悄悄闭上双眼,心里绝望的不想再有任何反驳之意。

大局已定,强权重兵之下,哪还有什么真相,哪还有什么道义。谁的拳头硬,谁的实力强,谁才有话语权,再挣扎也无济于事。

陈定虽然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吓一跳,好在是自己人,暗中舒了几口气后,很快又平复了心情,安安静静的看热闹。

“丞相上任不足半月,京中发生动乱,汉王被杀,就连宫中也不得安宁。敢问丞相,如此作为,可曾担的起大周首辅的重任?”

李德林咄咄逼人的指责,李穆一党官员皆愤慨不已。只是畏惧于殿上的甲士,以及大司马威严,无人敢出来申辩支援。

李穆明白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也不再纠结彷徨。缓了缓心神,一脸淡然的回道“陛下,老臣年老昏聩,不能堪当大任。恳求陛下允许老臣辞官挂冠,告老还乡。”

“李丞相德高望重,尽忠为国。若是疲于应付官场之事,不如先卸下丞相重责,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再图后事。”

听到杨丽华此话,李穆明白自己还能活着走出宫门,对方还是给自己留了余地,不至于太撕破脸。

虽然早晚会死,不过还能有机会回去再见见亲人,还能给自己喘息的机会交代后事,告别家人,这就够了。

“多谢太后恩典。”

李德林眼见大局已定,上奏道“太后,如今陛下尚且年幼,辅政大臣凋零殆尽。还请太后做主,尽早确定丞相人选。”

众臣皆不语,杨丽华默默看向李穆,征求道“李丞相乃三朝元老,不知……卿家对丞相人选有何建议?”

“随国公杨坚,位列上柱国,官至大司马,此前又做过辅政一职。如今首辅一职空缺,随公可顶替老臣之职。”

李穆静静的看着满脸平和的杨坚,虽然心不甘情不愿,只是事已至此,唯有这样或许自己身死之后,能保一族平安。

只要能保住李氏一族,自己就算死了,也不算愧对祖先。

“既然是李丞相之意,哀家也就不推辞了。”

陈定默默的站在角落里看着底下的动静,心里感慨不已。这……老杨刚一出来就大结局了,这也太快了吧。我还没看明白是怎么回事呢,李老头怎么就这样认输了?

认输也就算了,干嘛不死前拉个垫背的。这么随便放弃了,给老杨腾地方了还顺便把他往上推了一把。

李老头啥时候变得这么好心了,他刚还跟老杨水火不容,势不两立的样子,怎么突然之间转变了态度?

谁能给我解释解释,我这信息量少,脑子又转不过来。老杨怎么就无缘无故给当上丞相了,这怎么感觉跟白捡似的,不费吹灰之力呢。

啊?这就下朝了,这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