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
无名那虚刺的一剑,换取了秦王的醒悟,天下不是没有人能够杀你,只是人性贪婪,杀了一个嬴政,仍会有更多的嬴政来代替,如此,天下永无宁日。
所以,这一剑是希望你收敛起暴戾狂妄,为天下带来和平。
“王”者,三竖一横,何也?
参透天地人者,方为王。
这一剑也感动了秦王,身为孤独的王者,他没有料到最懂他的居然是刺杀自己的剑客。秦王惜英雄,但为了天下大义,他不得不忍痛成全无名。
这样以退为进的表现手法,故事里还有很多。
比如长空、残剑、飞雪都赞叹过无名:好快的剑。
然而并非是无名的剑快,是三者将侠义的精神寄托于无名,愿意舍身助其刺秦。
再比如,残剑飞雪联手闯入秦宫,在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残剑明知自己有能力杀死秦王,却只是蜻蜓点水般在秦王的脖子上划了一道浅浅的口子。
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度与分寸。
如果要杀你,只需拼尽全力,愤身一博,这是很简单的事。
而我不杀你,却要把握那恰好的气与力,给予你比死亡还要震慑的威力。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能为而不为,取舍之间,尽显一个人的境界。
《英雄》就是以一个刺秦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人的情爱、家国与天下。有情侣的贞信,有志士的风骨,有侠者的大义。
太多太多了!
仿佛怎么解读也解读不完,怎么研究也研究不透。
可《菊豆》还摆在眼前呢,如果再去细细的解读《英雄》这个故事,他恐怕会对《菊豆》彻底失去兴趣。
所以,只能强迫自己就此打住,先把注意力集中在《菊豆》这个故事里去,再想的话,怕是这个故事就拍不成了。
易青明白,只是淡淡的一笑,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英雄》是中国电影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可《菊豆》同样是一部不能被忽视掉的电影。
可张一谋呢?
嘴上说着不能聊这个话题,可还是情不自禁的要去想,只是不敢再去想那些深层次的东西,干脆聊一聊比较实际的:“刚才定下来几个人物,还有几个没定下来呢!易总,有什么想法?”
又给问回来了!
的确还有几个人物没定下来,比如赵国书馆的老馆长,无名与长空决战时抚琴的老人,飞雪残剑家中的老仆人,还有那个侍女如月。
老馆长,抚琴老人,老仆人,乃至秦国将军,秦国的宰相,这些人物都好办,唯一难的就是如月。
如月的话······
国际章现在还是个初中生呢,小屁孩子一个,还在专心的做着她舞蹈演员的梦呢,而且,就算是能找来也演不了。
年龄太小,真要是在电影里展现一下如月对残剑的爱恋,这部电影拍完了怕是都过不了审核。
那么找谁来?
易青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人:“张导,你下午要是有时间吗?我带你去见一个人。”
“演谁?”
“如月!”
如月在故事中是残剑的侍女,在无名第一次对秦王讲故事的时候,编造了飞雪与长空曾有过一段情,导致飞雪与残剑产生了隔阂,其中也穿插了如月对残剑的爱意,进而导致了飞雪因爱生恨。
所以,基本上如月的戏份都是在无名的虚构当中完成的,而整个故事里,如月有三段镜像,和故事里的几位主角一样,她也需要在不同的镜像当中,展现出来不同的自己,这个就不大好处理了。
没有深厚的表演功底,想要将不同故事里的同一个人完美的展现出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可易青要带着张一谋去见的,偏偏就是个没有任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