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曹娥江女尸(1 / 2)

 

“你的书,”曹正发问道“怎么被盗了?”

“回知县老爷的话,”孙世贵道“《白蛇传》付梓刊印后,书市上忽然多出盗版,照式刊行,或增减一二,或稍变其形,即以他人之功冒为己有,食我之利而抹煞我名,此等小人,实在是有如中山狼一般,我吴钩书坊定与他不共戴天!”

“你的书,叫《白蛇传》?”曹正问道“这是本什么书?”

“这是一部旷世奇情传奇,”孙世贵说这个的时候的确是发自内心的夸赞“前无古人,可使《莺莺》减色,《水浒》汗颜。”

“哈哈哈,”曹正大笑道“你这书坊主人,尽多不实之词。如果真有这样的奇书出来了,天下岂不风靡一时?”

“所以我吴钩书坊,刊印此书不过数十本,”孙世贵道“已经被万人哄抢,不过两天,盗版横行啊。”

曹正心道,你这书若是出名,本县早就该风闻了。

“算了,”他一挥手道“你这书当初怎么不来县衙报备?”

按照规定是,除了国子监刻印的一般经书而外,如有“新刊行文字”,必先将副本呈送官府看样,一方面是防“异端邪说”,另一方面也是怕有人以刻新书为名,干那盗版的勾当。这是政府对出版业的保护,书商报备官府后,就可以提请官府事前张贴榜文,说明某书由某处某人所出,他人不得“专一翻版”。这样的榜文,既是事前预告出书信息,也是给盗版者一个警告。

但是,书商每年出版不知道多少本书,有多少是专门去政府报备过的?大家都是心照不宣,因为一来,报备比较麻烦,容易惹上不必要的官司,比如某某和你是死对头,你的书报上去,他那里使了手段给你安一个“异端邪说”之名,你别说是出版了,就是连命都保不住了。二来这样的流程,其实是官吏榨取银子的途径,你得给他们上下打点,掏出令他们满意的数目之后,他们才会给你张贴一纸文书。

第三就是谁也脱不出去的窠臼了。每个书商,对盗版都是深恶痛绝,他们最恨自己的书被别人盗走,但是同时却也不遗余力地盗版别人的书,你去官府告人盗版,你自己身上洗得干净吗?

这就是行业规则了,官府也懒得理会这样的事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初有一个有名的案子,司天监每年印有历本公开发卖。很快市场上有私人印的历本出售。各本的月大月小不一样,与政府发卖的标准本有别,而卖的人都说自己的历本是正确的。当地人把他们送到官府究罪。官府一听就说“你们不是争月的大小吗?差个一天半天有什么关系?”于是把当事人赶出了公堂。

“小人是一时混忘了,”孙世贵堂而皇之道“还请大老爷恕罪。”

“罢了,”曹正道“既然如此,本县就为你主持公道。贴出文书去,说吴钩书坊《白蛇》一书,不得盗刻,违者吃罪。”

“大老爷,”孙世贵一听,却道“草民想请大老爷缉捕盗贼,追板劈毁。”

遇到盗版最严厉的惩罚,就是“追人毁板”,衙门发出海捕文书去抓盗版者,把他们印刷的板子砍断,再把这些盗版之人当做盗贼,关押一阵,并判处一定金额的罚金。

这一条几乎很少用,因为书商之间,只有一时之气,没有这样的深仇大恨,非要把你弄牢里去,如果你真把同行弄进去了,你早晚也有被他们弄进去的一天。

所以曹正一听,露出惊讶之色“孙世贵,你的新书,到底有何异处?”

“草民的书,不光风靡会稽,”孙世贵到这时候只能往死里吹“不多时定然要风靡天下,如果传到达官显贵之家,钟鸣鼎食之府的是盗版,岂不是毁了这一本旷世名作?”

曹正越发奇怪了,“你的书,我着实未曾听闻,你且拿来让我看一看。”

孙世贵根本还没有刊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