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绣画(1 / 3)

惊年渡

归有光回到房中,夫人王氏屏退仆妇,亲自给他更衣。

“今日盛会,我在雅舍二楼都看了个清楚,”王氏道“那?州山人王世贞,年轻气盛,仗着太仓王氏出身,当场发难,真让人始料未及。”

“他不是仗着太仓王氏出身,”归有光喝了一口茶“他是仗着自己进士出身,在文坛上欲压倒西风,独领风骚。岂不知文章与天地同流,权势虽能荣辱毁誉其人,却不能奈文章何。”

王氏抿嘴一笑,她知道屡试不第是归有光的心结,才故意这么说的。但见归有光似乎也明白,笑道“我上公车四次,屡试不第,你心中可有遗憾?”

王氏摇摇头“正要与你采药鹿门,有什么遗憾的?”

后汉襄阳高士庞德,居住在岘山之南,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三番五次请他出来做官,都被拒绝。之后庞德携妻儿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复返。

归有光心中感动,摩挲着椅背,一时感叹万分。

“座中那个敲击金锣的年轻学子,”王氏问道“是你的弟子,还是与会的客人?”

“是我请来的客人,”归有光笑道“我在长洲两三个月没回来,这当中发生了一件事情,全赖他化解,真是年少英才,年少英才。”

归有光将吴江县的盗库案说了一遍,王氏听得津津有味,道“你如此喜欢他,何不将之收为弟子——在读书举业一途,你是难得一见的良师啊。”

“他已经是会稽县县试案首了,府试院试如探囊取物,只不过五经魁上,他缺一个治师,”归有光沉吟道“他要治《尚书》,我治的是《易》,这个没有办法教他。”

“我答应要给他寻一个老师,”归有光哈哈道“如今府尹王廷、聂双江、唐荆川都向我询问他,而唐荆川最是欣赏,而且巧的是,他就治的是《尚书》。”

“都说王世贞风神俊秀,我今儿也细细看了,不过如此,”王氏笑道“还比不上这个陈梦龙呢,要不然也不会引得……”

她想起雅舍之上,她和陆氏女郎凭窗而望,品评诗会众人,深有见地。唯独见到了陈梦龙,这位陆氏女郎一言不发,呆呆凝望,她叫了几声都没有回应。

“引得什么?”归有光还等着下半句呢。

“没什么,”王氏道“哦对了,方才孔公子来拜见我,说想借咱们世美堂,摆一桌孔府菜,你说这是什么意思,是嫌咱们世美堂供馔不能入口,不合他意吗?”

王氏出身安亭望族,最擅烹调,每年当稻子成熟的时候,王氏亲自酿酒,第一杯必先给公婆,大小麦成熟的时候,王氏也会做酱。每当重大节日、祖宗祭祀,宾客临门,王氏都亲自下厨,吃过的没有一个说不好的。这次安亭文会,王氏打起精神整治了饮食,连延陵吴和姑苏陆的人,都欣然享用,怎么孔贞宁偏偏要吃他们孔家自己的菜呢?

归有光道“孔家菜被称为府菜,确实是别具一格,孔贞宁为了讨好未来的岳父,也是下了苦心了。”

“原来是为了陆翁啊,”王氏道“不过这孔府菜有什么名堂,我见他们厨娘都是自己带的。”

归有光就解释起来,原来孔府宴丰盛得能和皇宫的饮食相比。不光宴席有各种类别寿宴、喜宴、家宴、便宴等,在饭菜的品位上也有各种不同的名堂,规格上还有高、中、低之分,有燕菜席、鱼翅席、如意席、全索席、四十大碗席、三大件席、十大碗席。

孔府既是公爵之府,又是圣人之家,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家”,世代贵胄,钟鸣鼎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是孔子的原话,历来作为饮食名言相传。孔氏子孙在饮食方面较圣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经过千万厨役的劳动,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孔府烹饪。

“密不外传啊,”王夫人道“那我可要睁大眼睛好好看看,看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