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的时候还搭了不少皇宫内库里的好东西。
&nt;
白拿的东西谁不要?
&nt;
因此,来的时候乔木就一辆凤辇,走的时候是大车小车一大堆。
&nt;
拖的跟人家十里红妆似的。
&nt;
虽然乔木走了,但她的目的的确达到了,的确让皇宫里的众人都知道皇宫里原来还有一位太后,只是那位太后常年不住在皇宫当中罢了,而且她也顺利的拿到了太皇太后的头衔,说实话,要不是乔木担心自己不回去看一眼,周太后那边就能当她不在了,不给她太皇太后的头衔,乔木才懒得往皇宫跑呢。
&nt;
除此之外,乔木还有点意外收获,那就是她的名声在民间突然得到了一定的宣传,变得特别的好。
&nt;
这样的机会她当然不会放过。
&nt;
因此,原本只是在京城中有所流传的一些有关于明英宗与钱太后的爱情故事,很快就在乔木的操纵之下,以光速飞快传遍全国大地。
&nt;
等到第二年年底的时候。
&nt;
明英宗与钱太后的爱情故事已经被渲染的不逊色于梁山伯与祝英台之类的故事了,国民度同样不逊色于相类似的故事,天下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且在那个故事里面,周太后还是一个反派角色。
&nt;
当然了,编的时候乔木并编的那么直白,不过大家都知道说的是谁,至于效果有多好,回到香庙那边居住的乔木,已经不止一次的看到慈安宫那边的周太皇太后闹着要处置那些百姓,找出话本作者了。
&nt;
那可真真是好一场……
&nt;
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大戏。
&nt;
精彩的乔木都有点想把当时的视频录下来当教科书传播出去了。
&nt;
可惜,现在没这条件。
&nt;
当然了,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直维持热度,即便古代民众的八卦娱乐热情远比后来人持久,但是相关热度也仅仅只维持了大半年时间就很快消退,被其他事情所替代。
&nt;
这种情况下,乔木并没有去刻意维持热度,更没有继续营造新的热点,而是很快就恢复了原来的习惯,继续游山玩水,扩张势力,把势力从原来的大明境内逐渐的往周围其他小国,以及草原那边扩张。
&nt;
并且顺带着在一些隐蔽的地方召集壮丁,组建自己的军事势力。
&nt;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十几年。
&nt;
持续到了弘治十三年。
&nt;
这一年,《问刑条例》出世。
&nt;
远在香庙的乔木第一时间就拿到了这份《问刑条例》,并且迅速看完,有些悲哀的摇头叹息起来:
&nt;
“说什么明亡于万历,明亡于嘉庆,明亡于崇祯,可实际,这份问刑条例,怕才是敲响明亡的丧钟。
&nt;
呵,难怪这弘治帝被大臣们吹嘘成千古明君,堪比仁宗皇帝,感情就是这么个明法,这么个仁义。”
&nt;
如果说,明英宗的土木堡之变葬送了大半勋贵势力,使得朝堂文武失衡的话,那弘治帝的这份问刑条例就是将悬在文官头上的最后一把大刀彻底拿下,使得文官再无制约,使得文武彻底失衡,甚至使得武将不得不与文官合作乃至投靠。
&nt;
因为这份《问刑条例》。
&nt;
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