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行不行?”余庆阳笑着和石头打招呼。
“嗯!”石头点点头。
“石头,你想跟着你爸妈干活?”
“嗯!”石头点点头。
“下没下去过?”
“昨天跟着他爸,下去了一趟!”妇女替儿子回答道。
“怎么样?感觉累不累?”
“累!”
石头很腼腆,和余庆阳说话,基本上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外崩。
“你想以后也干这样的活?”
“不想!”石头摇摇头,总算说了两个字。
“你知道你爸妈干的这个叫什么吗?”
“顶管!”
“对,顶管!人工顶管,又累又脏!
六个人挤在一间板房里,是不是很艰苦?”
“嗯!”
“你知道吗?这个已经是很好的条件了!有板房住,还有空调!
以前你爸妈他们只能住那种闷热的帐篷!”
“……”
“不信,你问你妈!”
“是啊!多亏了余总,还是板房住着舒服!真是谢谢余总了!您是好人!”妇女笑着点点头,感谢道。
“大姐,你这感谢我可不敢接。
你们几个人挤在一个板房里,很不方便!只是条件有限,也没办法让你们分开住!”
三对夫妻住在一个板房里,想想就知道,有多么不方便了。
可是,这种情况,很普遍!
南方很多外出打工的,都是夫妻档,也有假夫妻档。
工地上,哪有条件,一对夫妻安排一间房子?
只能是几对夫妻住一间,用一个布帘,稍微遮挡一下。
干点什么事,都不方便。
住有空调的板房还好一点,那种没有空调的板房或者帐篷,到了夏天,里面就是个大蒸笼。
冬天又变成一个大冰窟,真不是人住的地方。
可是,为了赚钱,绝大多数的农民工住的都是这样的地方。
2001年,能够给农民工按空调,全国估计也就华禹投资一家。
“你爸妈干的这个叫,人工顶管,还有一种,叫做机械顶管!
你想不想去看看,什么是机械顶管?”余庆阳笑着问道。
“……”
石头有些心动,又有些害怕。
“去,叫你爸起来,我带你们爷俩一块去看看!”
正说着,石头的爸爸从板房里走出来。
“余总来了?”
“老董,刚睡醒?昨天又干了一夜?”
人工顶管,都是二十四小时,昼夜不停,三班倒。
一个工作井,一般都是十二个人,四个人一组。
井下两个人,井上两个人。
井下一个在管道里挖土,一个负责配合井上的人把土吊上去。
井上的人除了把土吊上来,还要负责把混凝土管吊下去,配合着下面的人把混凝土管摆放到导轨上,调整角度,对节等等。
“嗯,今天轻松,今天我们在上面!”老董憨厚的笑着。
在下面挖土,和在上面吊管,他们都是轮流着来的。
在老董看来,不用下去挖土,就是一件挺幸福的事。
“走吧,老董,我带你们爷俩去看看,人家机械顶管的!让石头开开眼界!”余庆阳再一次提出带他们去看机械顶管。
“我换身衣服!”
“不用,这不是挺干净的!走吧,很快就回来,不耽误你们吃饭!”
余庆阳拉着老董和他的儿子石头,来到华禹三建的工地上。
华禹三建到华禹六建,全部使用的是机械顶管。
机械顶管施工的施工效率相对较高,劳动强度也不大,安全性也更高。当然,造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