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先恐后地向我们投降……
“当那十几万俘虏黑压压地坐在江边的时候,我们留守江边的弟兄们都非常害怕。那时候,我们的大部队要么在浦口的另一侧,要么已经往里进攻了,在江边看守俘虏的,只有几千人而已。清军那十几万人即便已经缴枪了,但要是反悔、打算反抗一下的话,我们那几千人都死无葬身之地了。但是他们不但看不出想反抗,反而坐在一起嘻嘻哈哈、有说有笑,显得开心得很。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们当时唯一的担心,就是我们不带他们回大明,把他们抛弃在北岸……”
张照先和唐云生仔细地听着,陷入沉思。他们当时都在紫金山要塞里指挥全局,后来听取战报,也只是知道过程和结果,并不知道这么多细节。
向小强深吸了一口气,认真地说道:
“明公、唐公,假如我们面对的都是这种毫无战意的敌人,假如占据我们故国的是这样一个不可救药的政府,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打回去呢?我们又怎么会失败呢?”
……
张照先靠在沙里沉思着,半晌说道:
“挺之,这个想法跟陛下说过没有?”
“说过。”
“陛下什么反应?”
“陛下……咳咳,”向小强考虑了几秒钟,决定还是把朱佑榕卖出去,“陛下……呃,哭了。”
张照先和唐云生面面相觑。
“……陛下哭了?……是因为……”
向小强叹了口气,低声说道:
“因为激动。陛下也想在她在位的时候,看到收复失地。……这也是为什么陛下要来观摩演习的原因。”
张照先沉思着,点了点头。
唐云生看张照先没说话,便问道:
“挺之,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啊……你不是有这个想法吗?那你觉得你这个想法……大概能在多长时间内付诸施行。”
“对清作战吗?”
“对。”
向小强考虑了一下。其实他也无需考虑,因为这个问题他已经想了无数遍了。现在做沉思状,完全就是表示很郑重,不是顺嘴说出来的。
“一到两年内动进攻,”他说道,“三到五年之内结束战争。”
张照先和唐云生又是相互看看,没有任何表情。唐云生又问道:
“你说的‘结束战争’,是指……?”
向小强用手在茶几上比划着:
“学生斗胆设想,结束战争可能有两种大的可能性……其一是:我军一部从长江防线向北进攻,另一支军队从山东登6,从那里南下,两支力量形成钳形攻势,对之间的清军形成战略合围,然后快分割、击溃、消灭之。然后继续向北进攻。这样,比较理想的结果是,最终战线稳定在黄河——秦岭一线。这样,等于在我们这一代,收复了半数失地。
“以前东面,我们的依托是长江,现在变成了黄河。以前西面,我们的依托是大巴山,现在成了秦岭。东面,我们占据了北方最富庶、产量最多的一块地方;西面,我们占据了更高大、更险要的天险——秦岭。之前我们的四川盆地还不能作为战略后方,现在边界前北移到了秦岭,四川盆地天府之国,正式成为富饶的战略大后方。而且秦岭以北的关中之地,陕西、陕西,正式向我们敞开了门户。如果我们这一代注定无法收复全境,那么我们可以为下一代打造一个理想的战略态势。
“当然,另一种可能就是,就在这场战争消灭清虏,收复全境。这种可能性比较乐观,学生还不太敢想。”
……
张照先和唐云生静静地听着,沉思着。他俩时不时地对视一眼,又看向小强一眼。
从向小强的这段话中,两位元帅听出,眼前这个年轻人很现实,并不是那种豪气万丈、眼高手低的人。张照先原本听向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