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热闹的朝会(2 / 3)

春秋仙国 明月欢乐刀 3222 字 2022-01-18

安静下来,都看着范天诚。特别是仁王脸色更吓人,直接拍案指着门口呵斥:“给我到门口站着听。”

范天诚也无奈,这打嗝真不是能控制的,只能转身走到门口。老老实实的站着。

众大臣都在微笑,只是把范天诚当成小孩看待。按照仁王的境界,再当几十面国王也没事。公子的成长并不急躁,可以慢慢来。

他们对着这个公子已经很满意,比其它国公子强很多。年仅十五就熟读诗文经意,武功也是天才。当然诗文经意是被李氏拿着棍子熟读的。

其它国公子有可能还在春游玩耍,调戏少女。

范天诚低头现在门口,听见大臣不断诉说国事。从军兵训练,到大周形式;从苛捐杂税,到春耕夏收……很多事,听着听着都快睡着了。

大臣都说完,整个议事厅才安静下来。

都看着仁王,等待他的说话。仁王像被惊醒一样,求助的看着李氏。

这表情就知道,仁王又没听进去。大臣都已经习以为常,知道还是李氏拿主意。

李氏低头认真思考,也是为琅琊国费劲脑汁。

李氏抬头看见仁王求助的眼神,心里就来气。当初也问对方为什么这么不想处理政务?

仁王的回答差点气死她,仁王说:父王就是被百姓逼着建国,他更是被拿着棍子撵着坐到王位,谁想当啊!

其它国为了王位拼死,琅琊国却看见王位都躲。也是因为这种性格,对待百姓没有繁重的苛捐杂税,非常受百姓爱戴。

李氏小声的说:“兵事、民事和律法,还是按照以前就可以,现在最主要的是春耕和夏天的洪涝。”

仁王迷糊的问:“为什么兵事不考虑,天降神石,不应该非常动乱吗?”

不止仁王不明白,就连下面的大臣也疑惑的看向李氏王后,等待解释。

李氏想了想严肃的说:“神石降临,大周暗流涌动。但是我们琅琊国地位特殊,西面的鲁王不喜战争,不会有威胁。”

说到这里都暗暗点头,知道现在的鲁王确实不喜战争,只知道守旧。

李氏接着说:“北莒国对我们虎视眈眈,但是大齐正在磨刀霍霍,像大开疆土。莒国一直防备大齐,没有精力对付我们。”

又指了指南方说:“郯国刚被南吴国攻击,还在修养生息,没有十数年是不可能有精力功法我们。”

仁王和众大臣听见后,都点头表示明白。

仁王一拍案桌说:“好,那就讨论下怎么春耕和防治洪涝。”

众大臣七嘴八舌的讨论,各种意见都有。有的刚说出来,就被旁边的打断否定。

范天诚也知道这是最重要的时候,春耕的好坏,关系琅琊国一整年的温饱,也关系到今后的发展。

他明白琅琊国地处沂河流域,北面、东面和西面都是山地丘陵,只有中间沂河两岸是平原,适合农业生产。

但是每到夏季,雨水增多,山上的雨水汇聚沂河,就经常形成洪涝。雨水减少,又会形成旱灾。每年不是洪涝,就是旱灾,弄的两岸百姓苦不堪言。

最好的是去年,风调雨顺,百姓才能吃饱。这已经是几十年一遇的好天气,要是再看天吃饭,弄不好又的饿死大批百姓。

每年寒冬刚过,春分来到时,就是讨论农耕的时候。因为再过一个月左右,就要播种,不提前弄好,等夏季洪涝或者旱灾,就会颗粒无收。

李氏也很头疼,政事还可以帮忙,这春耕是真不了解。

她抬头看向儿子问:“诚儿有什么注意吗?”

范天诚正在专心思索,脑海不断出现旱涝治理和春耕播种的画面,在根据画面不断思考,怎么解决琅琊国的问题。

他听见母后问话,不自觉的说:“有点想法,但必须去查看沂河和耕地情况,最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