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满朝反对,朱棣还是任命高贤宁为交趾布政使。
何谓天子皇权?
这就是。
管你什么满朝反对,天子决定了的事情,无可更改,毕竟明初的皇权集中在皇帝手中,尤其是朱元璋没有设置丞相这个官职。
如果在宋代,天子的决策有可能是被左右相公、参知政事给阻拦的。
明初就不会。
但是到了中后期,皇权又衰弱了。
因为内阁强大了。
张辅在应天没呆上几天,又要带着一众将领回到交趾,要确保交趾那边三司建立,同时也要确保今后大明对交趾的绝对掌控。
在出发之前,参加了朱能的葬礼。
朱能是征讨安南时,走到广西边境时发病而亡,不算死于沙场,不过有感于他这一生的战功,朱棣还是为他专门举行了葬礼。
追封其为东平郡王,谥号武烈。
这是何等的荣耀。
封王了。
虽然是郡王。
估计等以后朱棣驾崩之后,朱能还有机会配享庙庭,不过朱棣当下对朱能也极其厚待,因为朱能死的时候才三十七岁,他的儿子朱勇年纪尚幼,但朱棣还是打算让朱勇世袭成国公。
朱勇是洪武二十四年出生,1391年,如今是永乐四年,1406年。
现在才十五岁。
不过因为还有很多事情要办,是以朱勇世袭的事情,朱棣打算忙完之后找个机会下旨,反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朱能的功绩,足以恩荫他的儿子。
于是十五岁的朱勇,即将成为大明最年轻的国公爷,而朱能的妻子王氏——现在应该叫东平郡王夫人,也水涨船高,成了朱府主人。
在这样的局势下,朱勇成了个香饽饽。
毕竟年幼,好拉拢。
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都在秘密想办法,要将朱勇拉拢到己方阵容里。
只不过因为朱棣还在应天,大家不敢嚣张,暂时隐忍而已。
黄昏也是这么想的。
他为了自己的前途和蓝图,也要拉拢朱勇,并且还会想法设法让张辅也站在自己这边,有了这两位的支持,今后就可以和汉王和赵王分庭抗礼。
难度很大。
不过黄昏现在也不急于去找朱勇,别人刚丧失没多久,你就去一通巴拉巴拉的说辞,朱勇以后也是要成为军中大才的,岂能没点脾性。
赶出府邸都有可能,暂时别去自讨苦吃。
黄昏现在还有事情要做。
张辅明后日就要出发去交趾,在这之前,得想办法捞点这位大佬的钱出来,反正他刚打了胜仗,陛下的赏赐很多,真是羔羊待宰之时。
不过在此之前,黄昏还是向着心心念念的《清明上河图》下手了。
袁忠彻在跟随朱棣北上第一次讨伐鞑靼南下时,还只是尚宝司丞,这一两年升了个小官,成了尚宝司少卿,暂时屈居在尚宝司卿徐膺绪之下。
有了这层关系,黄昏就好办了。
这一日,去徐府找到徐膺绪,如此这般一说,二舅哥说行,那我着人过去问问袁少卿今日有没有空,有空的话去拜访一下他,他那瞻衮堂藏书之丰盛,连陛下都提过,几位眼红。
黄昏急忙拉住二舅哥,说:“别,如此一来,意图来明显,这事吧,还得让袁少卿自己提出来比较合适,所以我们应该如此这般……”
话一说话,徐膺绪口瞪目呆,弱弱的道:“会不会有点卑鄙了?”
黄昏义正言辞,“哪里卑鄙了,袁少卿瞻衮堂藏书千万,也不差这么一幅两幅画了,况且二舅哥你应该知道,袁少卿的瞻衮堂里,比这《清明上河图》出名的多了去,据说还有吴道子的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