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
&nt;
挖沙船上配有柴油发动机,带动挖斗深入河床。一条船大概百来吨,挖半天就装满了。哐哐哐的机械声从河面传来,昼夜不停。
&nt;
砂石看似不起眼,却是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建材,它对材质和大小还有相当要求,来源有限。
&nt;
再过个二十来年,国内建筑行业会因为找不到足够的沙子而时不时停工。
&nt;
这对很多人来说也是难以想象的事。因为全国上下搞建设搞的正是太多了。三年能用掉美国一百年消耗的水泥,这也算是登峰造极。
&nt;
陈处长隔着车窗看了很久,忽然指着河面上一条被拖动的驳船问道:“那条船运的什么?”
&nt;
驳船上装着黑乎乎的东西,乍一看是煤,但细一看又不是煤。看了半天才能确认,那就是淤泥。
&nt;
萧金浪没进过太平桥码头内部,对驳船上运的淤泥却不陌生。他疑惑说道:“我也不太清楚是怎么回事。可能是天阳修码头挖出来的泥巴,运到乡下倾倒。”
&nt;
建筑也要处理大量渣土,这些渣土往往就是运到市郊填埋。
&nt;
只是多看几眼,老萧自己又加了一个解释,“‘圣光’在城南的太平桥好像建了个垃圾回收场。
&nt;
方案已经提交,可能市里批了。这些也可能是垃圾场处理过的积肥。”
&nt;
这倒是个合理解释,只要不仔细调查淤泥数量,还真没人能猜到真相。
&nt;
河面上行驶的驳船大概两三百吨,将淤泥拉到沿岸临时修的码头。陈处长要求停车看看,两人就在码头附近看到一片用黑色腐殖淤泥覆盖的农田。
&nt;
码头边有一台泥泵将驳船上的淤泥抽到农田中。田里有十来个农民戴着斗笠和手套,抓着铁锹铁铲在平整土地。
&nt;
这让萧金浪都好奇,和陈处长上前看个热闹,顺便问问到底怎么回事?
&nt;
干活的农民说方言,口齿不清,老萧问了半天也问不清。倒是操作泥泵的师傅干完活,过来跟他聊了几句。
&nt;
聊过之后才知道,事情比老萧想的还复杂些。
&nt;
“这些烂泥巴从‘圣光’的码头运来,种菜是挺好的。最开始是免费送给附近的村里,后来不知是哪个没脑子的想问‘圣光’公司要一笔淤泥处理费。
&nt;
结果钱没收到,泥也没了。这块地乡里承包给‘圣光’的,原本是荒地,连草都不怎么长。
&nt;
上个月来了几辆推土机把这块地给平了,连河岸到山那边,总共好几千亩呢。你朝远处看,那些推土机还在推呢。
&nt;
推平后这边就要堆泥,听说要堆至少三十厘米厚。真是堆好,这块地就值钱了。靠近河岸不愁灌溉,地块大可以用机器种。种菜种粮食都不错。”
&nt;
一条两三百吨的驳船看着挺大,但运来的淤泥铺在地里其实不多。铺三十厘米厚的话,更是铺不了多少。
&nt;
这块田地就在道路边,越过一段田埂就是。干活的农民就是附近村子雇来的。陈处长走到堆淤泥的田边瞧了瞧,老萧更伸手抓起一把黑泥。
&nt;
淤泥看着挺多,但含水量极大。要铺满几千亩地,怕不得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吨淤泥才行。
&nt;
天阳地处南方丘陵,土地以黄壤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