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情势!态度!(2 / 4)

真珠可汗夷男接到李世民的亲笔书信,牙帐里寝食难安,速使麾下谋臣紧急往长安城“齐王府”拜见秦文远。

其时,秦文远已然知道皇上于“甘露殿”下旨使突厥部与薛延陀部划“戈壁”而治,使郡王李孝恭和鸿胪寺卿刘善因于黄河北面为阿史那思摩站台示威。

秦文远冷笑之中,再使八百里加急军令,调动契丹一部骑兵于“定襄”城周边警戒突厥部异动之军,使吴平率二万徐家精锐骑兵于“松漠”和“饶乐”城外原薛延陀部被突厥部占领的地区实施骚扰,配合麻三于“朔州”城内离间突厥各部首领的计谋。

“朔州”城内近日谣言四起,皆是有板有眼说出阿史那思摩为一己之私于长安城朝廷中出卖突厥诸多部落利益,使居于“朔州”城里的大部突厥人忧心忡忡。

有突厥部贵族阿史那忠和那史那泥孰得归服秦家的突厥部族人带来齐王爷承诺,若是两位贵族愿意脱离阿史那思摩旗下,其麾下的族人可往“松漠”或是“饶乐”城外的草原定居并得到秦军庇护,使其安于民生,休养生息。

便在薛延陀部谋士往长安城拜见秦文远,得秦文远于王府召见,并如此这般授计,使薛延陀部静观事态变化,仍是致力于发展民生强加实力的谈话时,居住“朔州”城里的部分突厥小部落因不满城中唐军和世家大族时不时的盘剥,加之麻三麾下的情报人员的挑唆和来自漠北之地的突厥人天花乱坠的说辞,已然开始悄悄往秦文远治下的属地北迁。

阿史那思摩与郡王李孝恭和鸿胪寺卿刘善因兴致勃勃往“朔州”进发,待到“朔州”城池之时,已然接获有部落族人北迁徐天治下属地的消息,这厮虽有不详的预感,然、却自持有皇上的力挺而仍未提起任何防备之心。

“朔州”城中,阿史那思摩召集族人晓谕大唐皇帝旨意,使族人先于黄河北面聚集,接受郡王李孝恭、鸿胪寺卿刘善因主持的皇上赐于突厥部鼓纛仪式。

仪式上,鸿胪寺卿刘善因宣旨。

“敕封突厥贵族阿史那忠为左贤王,右武卫将军,阿史那泥孰为右贤王,共同辅佐阿史那思摩领导突厥部族人,使其率部出长城往戈壁以南休养生息,不可再动刀兵。”

二人接旨,心中暗里却是不住嘀咕,皆有此等以冒着与薛延陀部为敌往戈壁南面迁徙,使部落族人陷入危机的顾虑而心忧。

待李孝恭和刘善因完成皇上委托之事返京复旨,阿史那思摩率部落出长城往塞外之际,阿史那泥孰终因顾虑下定决心,寻得“朔州”城中麻三驻地,秘密商妥之后,竟是于突厥部众离开“朔州”城出长城之时,悄悄使自己部落族人往“松漠”城方向异动,得归顺徐天的突厥部首领乞力苏骨率军接应,彻底脱离阿史那思摩麾下。

漠南“定襄”城中,得以安定的阿史那思摩闻麾下部众竟是大量往北投奔秦家治下,这厮方紧张起来,终于意识到此乃齐王爷因自己不遵军令而施行的报复之计,再得报麾下有影响力的突厥贵族阿史那泥孰已然率部归北,“定襄”城外突有不知目的的契丹骑兵对突厥部虎视眈眈,顿感无力且升起惧怕的心理,速使八百里紧急军情奏报朝廷。

长安城皇宫中,李世民正为往“泰山”封禅之事使数道旨意往京城至“泰山”沿线各处衙门并调动唐军精锐护驾的事忙碌,盖因皇帝老儿担忧于“齐州”境内的“泰山”封禅时,被贤王秦长青麾下的秦家军发难,使秦长青挟天子以令诸侯,趁此机会夺了大唐江山社稷。

李世民如此多疑,自是情有可原,按说于此等情形应该放弃往“泰山”封禅的事,奈何这皇帝老儿夜有所梦,昼有所思,竟是于此事欲罢不能,便在这等复杂的心态里接到阿史那思摩的紧急奏报。

接到阿史那思摩的急报,李世民稍加沉吟,已然猜到此事恐怕多是秦文远所为,讲在塞外各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