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退回!怨气!(2 / 4)

币,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当然,这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使民认可慢慢发展,随着官办银庄的好处显现,臣相信能做到这步。至于金银储备,这是国家的命脉,也是行办银庄的重要条件,就以发行债券来说吧,臣假如买了一百两银子的债券,到期应得一百一十两银子,朝廷不能说用了我的银子,到时以发生战争、灾难等为借口连本都还不上吧,所谓金银储备,便是朝廷应对各种危机的底气,当然也是信用的保证。”

秦文远这话看似扯得有些远大,但如是真的操作起来且成功,那么大唐的历史将更加灿烂。

殿上有识之士对秦文远此等经济方略大感兴致,新科状元杨继兴从中受到不小的启示,于殿上虚心向秦文远求教。

“王爷此话使下官茅塞顿开,只是下官不明白这债券当以何种形式发放,又如何让百姓相信并购买呢?”

此话却是问到细节,说明这年轻的臣子已然明白债券的功效。

“朝廷发行债券当然得有详尽的计划,首先得根据国朝需要确定发行多大金额的债券,其次得预估朝廷还款的能力,使债券可分一年期、二年期等等,根据规定的面额到期归还购买人的本息。”

说完此话,秦文远接着又道。

“于挣钱的事,最好的方法便是以钱挣钱,朝廷如许以民利便不愁卖不出去,关键之处还是信用的问题,切不可行欺瞒之法,否则,天下必定大乱。”

户部尚书唐俭听得秦文远如此经济之法,这老儿心中虽暗赞秦文远大才,想此等逆天之事闻所未闻,只听说过民间钱庄有放高利的,却是经常致人家破人亡使人愤怒,如是朝廷行官办的银庄,不会也如民间那样吧。

这老鬼心中所想倒是代表殿上诸多大臣的想法,慨因谁也不能理解这等先进的经济模式而与民间那等逐利的方法相提并论。

秦文远的方法其实不过是前世银行的雏形,在如今这个民间商业并不发达,货币量稀少的年代,也许这样的方法会使经济的步子迈得太快,谁也不敢保证就能取得成功。

任何改革都有其凶险的一面,那就看当权者如何将凶险控制在可操控的范围里了。

李世民及一干大臣当然不敢冒这个风险,皆是不敢就此事表态或是提出赞同的意见。

太子李治却是想到好的方法。

“父皇,儿臣以为齐王提出的方法有可行之处,考虑到如今朝廷的经济、没有此等经验等诸多因素,不如使长安城先为试点,小范围验证其官办银庄的可行之处,这样即便是发生什么危险,朝廷也能及时控制并改正。”

李世民为儿子提出的万全之策端是欣喜,说明儿子于朝廷之事如今也能独自思考并有相应的处置方法,这却是为君王者应有的意识。

“皇儿终是成长了啊,朕心甚慰,大唐幸甚、李家幸甚!”

太极殿中李治提出自己的想法过后,诸多大臣倒是认同太子想法,多是附议赞同,却是由谁主持此项工作,使诸位大臣再起争论。

世家大族、朝廷勋贵皆以为此事就是一块肥肉,涉及到银钱的美事,谁又不想插足其中捞些好处呢,似他们这等人何时想过国家利益,心里有的永远是家族的兴旺大事。

先有薛国公长孙安业出列奏道。

“皇上;臣以为此事该当由太子担纲主持,各世家派出精于钱庄之事的能人协助太子,如此,大事可定也!”

长孙安业此话却是有将朝廷勋贵一派排除在外的意思,如何能得到这些重臣的支持。

已故尚书右仆射、虞国公温彦博的儿子,继承虞国公爵位,如今为朝廷御史、光禄大夫的温玉廷出列,金銮下拱手言道。

“皇上;臣以为长孙大人所说不妥,想朝廷新立之衙门,非是与民间钱庄相同,如何能使得钱庄里那等与民争利的小人为官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