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问题前,还不如不动呢!
张立鹏只坐一会儿就回去。
可张天昭一直坐到中午,才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下午,他回到大帐,告诉张立典,想解除粮食危机唯一的办法,就是提前出兵西征,打老毛子去,就粮于敌。
另外,提前出兵,也是因为,安加拉河上游地区的积雪,再过半个月左右,就会开始融化。河面上的冰层,到时候也有可能会解冻分裂。
大周没有船只,必须趁地面的积雪和河面上冰层,还能够跑雪橇的时候,尽早出兵。否则,就会太晚,坐失良机。
张立典想都没想,就同意了他的出兵请求。但要求第三连留守安国城。
这太过分了,军队最忌厚此薄彼!
于是,张天昭马上抗议,可张立典就是不听,最后干脆跑进二姨娘的蒙古包里躲起来,不见张天昭。
没办法,人比人,气死人。二哥张天禄不用上战场,不用餐风露宿,轻轻松松就升了军衔,当了连长。
自己呢?才九岁呀,在外面出兵放马,打生打死的,一个月下来,累得像条狗,结果,也不过如此。
好吧,既然张立典不见自己,那张天昭就不客气了,他马上雷厉风行地调兵遣将。
调兵遣将的结果,首先,留守的除了第三连之外,还从第一连和第二连中,各抽出一个排参与留守。这样,留守的兵力有356人。其中包括10名米涅火枪手,6名医护兵。
其次,所有的军役人员编入远征军,随军出征。等占领叶尼塞斯克和图鲁汉斯克之后,军役人员将一分为二,就地服役,守卫城堡。
最后,远征军每人仅携带9斤炒面,每天只准吃三两。不足部分,在安加拉河上,砸冰窟窿钓鱼补充食物。
包括雪橇犬的食物,也依靠从冰窟窿中钓鱼而来,以减轻后勤的压力、雪橇的载重。
以上结果,不少军官对把军役人员编入远征军表示不解,认为他们新来乍到,训练不足,忠诚不够等等,但经过张天昭解释,也消除了疑虑。
张天昭向他们解释,把军役人员全部编入远征军,调离安国城,可以防止他们中的某些人,内外勾结,给原部落的那颜传递情报。
同时,也可以减轻近卫军中汉人士兵的压力。比如,这次远征军454人中,汉人官兵只有114人,其余全是军役人员。
把绝大部分的汉人兵员留守后方,既可以保证安国城的安全,也可以让他们得到充分的休息,遇到意外,也能迅速作出反应,放心使用。
关于忠诚度的问题,张天昭更不在乎。因为所有军役人员的家属,都被安置在安国城外的幸福村,他们就是变相的人质。
有人质在手,张天昭相信,军役人员会很老实,很忠诚的,一点问题都不会有。
其实,把土著军役人员远远地调离他的部落和家属,放到边境服役。战斗中,在第一线冲锋陷阵的做法,并不是张天昭灵犀一闪想出来的。
而是他学老毛子的。在真实历史上,老毛子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鲜卑利亚,他们对被征服的土著部落,都是这么干的。
像漠西蒙古的土尔扈特部,远迁欧洲伏尔加河下游后,在大北方战争中,罗刹国就征调了大量的土尔扈特人作为军役人员,并组成骑兵,参加战争。
据说,在战争中,他们作战异常勇敢,为罗刹打败瑞典,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自己也付出了惨重的伤亡。
究其原因,就是他们的部落被罗刹当作人质看管起来。仗打不好,征收重税,打得好,征少点。就这样逼着土尔扈特骑兵帮他们卖命。
张天昭对老毛子侵略、殖民鲜卑利亚那套方法熟悉得很。既然有效果,他当仁不让地会去使用,去实践……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