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侍通报。
朱允炆点头让其入殿。
梅殷脚步匆匆,行礼之后便请旨:「皇上,当关闭城门,以防不测。」
朱允炆看着梅殷,微微摇头:「不必如此风声鹤唳。」
梅殷有些着急:「可朱能是擅自回京,且船只不停,没有接受任何盘查,其中是否有变……」
也不怪梅殷着急,不起眼的朱桂,将皇宫折腾了一遍,更不起眼的朱允熥,差点要了朱允炆的命。鬼知道朱能擅自回京又是为什么,万一出点变故,谁担待得起。
朱允炆拒绝了梅殷:「朱能、徐安返京,想必有他们的道理。来的是两艘大福船,不是两艘大宝船,不到二百军士,便让你如此紧张怎么行?金陵如故,让水师都督府与安全局负责前往问询,到底是何缘由。」
对于徐安、朱能,朱允炆有着高度的信任,尤其是朱能,他是经过大航海的人,朝廷该给他的荣耀都给他了,没有任何亏待之处,何况他的家眷都在金陵,怎么可能会鲁莽找死?
只是,阵前大将没有旨意私自回京,这可是杀头之罪。
朱能清楚这一点,可他偏偏回来了。
龙江码头。
李坚看了一眼刘长阁,又看了隐在队伍之中的汤不平等人,什么都没说,将目光投向了缓缓靠岸的大福船。
朱能、徐安下了船,军士将五个俘虏带出,并将陆奥找到的火铳、头盔、长弓等带了出来,后面军士还抬来了一块大木板。
李坚疑惑不解地看着朱能、徐安等人,你们急忙慌慌地奔波而来,这是干什么,你就是想闹事,也不至于用一把锈迹斑斑的火铳吧,还有你也没配箭壶,拿着长弓干嘛。还有那个包裹里,似乎有白骨露着,这是什么意思?
朱能上前,没有任何废话,直言道:「情况十万火急,我们要立即见皇上。」
李坚皱眉:「什么情况?」
朱能瞥了一眼刘长阁,对李坚道:「我们可能找到了武义船队的消息!」
「什么?!」
李坚震惊不已。
刘长阁也瞪大眼,终于明白了朱能为何无旨回京,明白了大福船为何停都不停直接开到金陵。
如此震惊世人的消息,确实应当如此!
武英殿。
军士将一干物件拜好,尸骨也展开来,俘虏压至。
解缙、杨士奇、夏原吉等大臣纷纷而至。
朱能跪礼请罪:「臣无旨擅自回京,本有死罪,然事态紧急,不得不为。皇上若惩罚,还请臣将话说完。」
朱允炆微微点头,严肃地说:「你本是征讨定远的大将,没有旨意,擅自回京,该惩的朕自不会轻饶。但在这之前,姑且可以听听你的理由。」
朱能谢恩,转而指向地上的一堆东西:「皇上,前段时日,赵世瑜、徐安等在陆奥之地停留,之后发现了一些陆奥残兵,追剿之后,在一处地穴中挖出了这些东西。这火铳,是建文五年二炮局制造!」
李坚将火铳交给朱允炆,指着铭文说:「确实是二炮局制造。」
朱允炆看着锈迹中的铭文,紧锁眉头。
日本国虽然改名为定远行省,但因为地方上并没有完全戡乱,相应的人口统计、山川布置等都没完成,将日本地名,护国名改为大明名字的工作才刚刚展开,尚未推行。
虽然一些官员并不知道陆奥处在定远行省哪个位置,可朱允炆时常看舆图,自然清楚那是北海道岛海峡对面。
这类火铳在建文七年时已经不再装配水师,而建文五年至建文十
年,大明都没有针对陆奥地区进行过军事行动。
哪怕是对马岛、壹岐岛的军士行动,水师也没出现过丢弃火器的事,再说了,那一场战争,更多使用的是神机炮,陆奥的人捡走一些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