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陈琛的《败臣论》(3 / 5)

的?”

又来了,陈琛最擅长的反问出真知环节。

刘备感受到了那种久违的被逼问的感觉了,他明白,每次到了这个环节的时候,自己总是能够体验一次恍然大悟的感觉,从而明白了一些道理,然后获得人生感悟,并且看透一些问题。

“嗯容我想想。”

刘备认认真真地开始思考陈琛的这个问题,那就是如果自己现在是败臣,自己的主公刚刚身亡,但是自己的主公他爹还在南方,而自己这个时候肯定是无处可去了,只能够选择投降。

然而在投降的时候,自己应该要以什么样的姿态来面对新的东家?

难道是一上来就尽心尽力地开始帮新东家干活,然后直接把老东家给卖了吗?

田丰这个时候就应该马上到邺城来,然后建议我们要用袁谭的尸体来换袁绍手中的什么东西吗?

不!

“若是我的话,或许降时还是会保持对原主的尊重,自己要能伸能屈,但是也要对新主保持不卑不亢,看看自己是否被看重,如果不被看重再另寻出路,被看重就献上毕生所学。”

刘备将自己代入到了败臣的角度来思考的话,一瞬间就明白了自己这样的人会怎么做。

这么看来的话,其实田元皓跟自己的脾气,倒也也有点像啊?

当然,刘备是不会为了原主陪葬的,这一点他是没有办法理解田丰的,不过估计除了陈琛,也没有人会觉得田丰会在被拒绝之后自杀什么的。

“其实道理很简单。”

陈琛借着刘备的这个回答,开始了自己的某些理论的输出。

“作为一个败臣,如果你能够在投降的瞬间就将自己满腔的热血都寄予给新东家,那么作为新东家所吸纳的新成员,你确实能够在前期就获得不小的功劳,但是在随后呢?”

“不说别的,万一新东家让你去镇守一方,你失败被擒,那到时候你已经有投降背叛老东家的先例了,那你的新东家是否会放心地让你去办事?”

“所以作为一个败臣,第一时间就出卖旧主的话,那可能换来的就是自己未来的上限被封死。”

“首先,接触不到最核心的决策。”

“其次,没有办法有独立自主权,永远只能作为一个辅助幕僚的角色。”

“最重要的,是身份上还是会被人再提起,有可能会在新东家处被排斥。”

“败臣是战败之后被迫投降的,他们和那些因为矛盾冲突带着旧主的信息来投的不一样,那些人可叫弃暗投明,他们弃暗投明是他们自己的决策英明,但是对于败臣而言,他们弃暗投明的功劳,在于劝说他们弃暗投明的人。”

“所以,私以为,败臣,才更应该要抬着头投降。”

陈琛的声音坚定有力,似乎他将来也会这么做一般。

刘备嗯嗯嗯?

但是其实陈琛还是留了一些话,比如如果这个败臣不是被人家看重的,那他就这么昂着头提要求,大概率可能是会被直接把脑袋砍下来的。

这个理论只适用于被敌方看重的大将大臣,而不是某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废物。

“其实田元皓此举,与那些投降之后希望能够不与旧主为敌的将领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妙。”

“甚至就按照他这个要求,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没有必要放大化。”

“而且田元皓甚至都没有说不参与到针对袁绍的计划中。”

“玄德公可信我,倘若我们给予田元皓信任,他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的。”

其实陈琛当时知道田丰被留在渤海郡的时候,还是蛮惊喜的,就是沮授没有留下来比较可惜,倒也是他贪心了。

因为当谋臣跟主公分隔开来的时候,他们的中二病可能就不会那么重了。

其实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