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他又指挥军队居高临下,以矢石猛击。高季兴所乘的战舰虽然蒙上了牛革,但仍被巨大的飞石击中折其尾。高季兴见大势已去,易小舟逃遁。荆南兵大败,被俘获斩首者达五千余人。高季兴苦心经营的水军,就这样顷刻间化为乌有。伐蜀的东南军,就此被蜀军粉碎。
不久,刚刚取得大胜的张武就得到了蜀军北线溃败、王衍临阵脱逃、大批将领投降唐军的消息。张武立即派使节去晋见李继岌,表示愿意献出自己所管辖的夔、忠、万三州,归降唐主。
蜀国灭亡的消息传到江陵之时,刚从三峡败归的南平王高季兴正在用餐。听了手下人的急报,高季兴惊吓得哆嗦起来,连筷子都掉到了地上
。高季兴长叹道:“这是老夫的过错啊!”高季兴之所以怂恿李存勖伐蜀,他原以为蜀军能凭借天险,与唐军相持。自己则可以乘火打劫,顺便捞点好处。他当然不希望蜀国真的被灭。现在荆南的西、北两面都被唐军占据,李存勖如果对江陵有意,灭蜀的唐军顺江而下,荆南根本不可能抵挡得了。
梁震见状,连忙宽慰高季兴道:“不用担心,李存勖得了蜀地,自然会更加骄傲放纵。他的大祸近在眼前,估计没有机会对我们动手。蜀国灭亡,也许是我们的福气。”
梁震预测大体没错,李存勖确实没有打算一鼓作气把南平吞了。因为唐军内部出现了大的问题,导致李存勖无暇顾及其他的地方。
平定前蜀国的功劳,李绍琛最大,爵位也在董璋之上。但是由于董璋平素和郭崇韬关系很好,因此郭崇韬经常召董璋一起商议军事,而把李绍琛丢在一边。李绍琛心中不平,就对董璋说道:“我有平定蜀国的功劳,你们是平庸的随从人员,反倒在郭公面前窃窃私语,排挤陷害别人。我身为都将,就不怕我以军法把你杀了吗?”董璋被他说得不免羞愧难当,就把这些话告诉了郭崇韬。
郭崇韬心中不悦,便上表李存勖任命董璋为东川节度使。李绍琛得知之后,勃然大怒道:“我冒着生命危险,翻越险阻,平定东川、西川。而今却让董璋坐享其成!”于是就找到郭崇韬说道:“东川是重要之地,不能让平庸之辈镇守。任圜文武双全,应当命他为节度使。”郭崇韬听后,生气地说道:“我奉圣上只命,节制各军,你怎得违我处置?”李绍琛无奈,只得怏怏不乐而退。
开始伐蜀之时,李存勖派遣宦官李从袭等跟从魏王李继岌前往。李继岌虽然身为都统,但军中谋划、委任官职等逗由郭崇韬掌管。郭崇韬整天处理事务,他的门庭若市。但是李继岌住地冷冷清清,李从袭等感到羞辱。攻破蜀国后,蜀国贵臣将领都争着给郭崇韬和他的儿子郭廷诲送上宝物、妓艺,而魏王李继岌得到的,只不过是一些马匹、束帛等普通物品而已,李从袭等更加愤愤不平了。
王宗弼想当西川节度使,先找个李继岌,但是李继岌没有答应。于是王宗弼又贿赂郭崇韬,请求做西川节度使。郭崇韬表面上答应来,但是始终不替他上奏。于是王宗弼带着蜀人来见李继岌,列举了很多理由,请求留下郭崇韬镇守蜀地。
李从袭因此对李继岌说道:“郭家父子十分专横,现在又让蜀人替自己请求统帅,他的志向难以猜透,大王对他不可不防。”李继岌说道:“主上极为倚重他,不可能让他离开庙堂,怎肯让他镇守这蛮夷之地?这些事情不是我想听到的,等回到朝廷之后,你们自己去上圣上陈说。”
在李从袭等人的挑拨之下,李继岌自然对郭崇韬疑忿交加。有时与郭崇韬说话,经常暗含讥讽之意。从此李继岌和郭崇韬之间,相互产生了猜疑。
这时正好宋光葆从梓州来到,他诉说王宗弼诬杀宋光嗣等人的情况。加上郭崇韬向王宗弼征收数万缗钱,想用来慰劳军队,但王宗弼不肯给。于是郭崇韬纵容士卒们在王宗弼的住处放火喧闹,他想杀了王宗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