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并没有什么名气的将领率兵出征,存在着很多未知因素。也许会大获全胜、也许会惨败而归,马希范似乎就是在进行一场战争赌博。他希望刘勍不会让他失望。马希范带兵数量方面,似乎也少了一点,仅仅只有五千衡山兵。要以这点兵力对付来势汹汹的数万蛮族士兵,好像有点不对劲。不过,马希范倒是信心十足。
这群衡山兵是楚国的精锐之师,常年在山地作战。二十多年前,曾经跟随吕师周大败过潘金盛和宋邺两支蛮族军队。对蛮族军队的实战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因此在马希范看来,有五千人足够了!
一日,一向和平宁静的溪州一带,突然战鼓喧天、旌旗飘扬、鼓声大振。溪州蛮军同楚军展开正面激战。虽然蛮军人数占优,但彭士愁显然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低估了楚军的战力。
蛮军虽然看起来凶悍,但平时一直忙着耕种,缺乏实战经验。正面野战,蛮兵根本不是久经沙场的衡山兵对手。刘勍和廖匡齐在溪州附近,大败蛮军。
彭士愁损失惨重,只得率部撤入深山老岭。在刘勍和廖匡齐的大军压境下,彭士愁没有像之前的宋邺那般,向楚国举手投降。初战失败,彭士愁毫不气馁。既然在平原的野战不是对手,他即决定率兵深入溪州腹地,准备和楚军打游击战。
常年生活在溪州深山老岭的蛮族军队,对于溪州一带的地理地形自然十分熟悉。这是他们的天然优势,彭士愁相信楚军在溪州深山中会寸步难行。
天福四年十一月,彭士愁率兵撤退至溪州山林的一个山寨之中。这个山寨建造在地势十分险峻的山地上,四周全部是几不可攀登的悬崖峭壁。只要把上山之路封堵,任凭敌人有千军万马,也无何奈何!彭士愁打算死守山寨,让楚军无计可施,知难而退!
当刘勍和廖匡齐率兵深入山林,来到彭士愁退守的山寨时,地势的险峻陡绝让刘勍和廖匡齐,一筹莫展。如果对山寨围而不攻,效果似乎不大,彭士愁既然选择了这个山寨,肯定准备了充足的物资,坚持个一年半载,问题不大。
楚军却是孤军深入,他们不可能携带大量的补给物资,和彭士愁消耗时间,楚军自然不愿意。但是如果就此放弃,撤兵返回楚国,再向马希范解释的困难非常大,无法完成任务,估计要被马希范严惩!对于刘勍和廖匡齐两位将领来说,已经没有退路了,唯有勇往直前,攻破山寨。
关键时刻,刘勍和廖匡齐没有辜负马希范的信任和厚望,他们统一打算,决定强攻山寨。至于战术方法,刘勍决定就地取材,用山里的树木、藤蔓编织成可以攀爬的藤梯,用于攀登悬崖峭壁。藤梯编织完成后,刘勍和廖匡齐立即下令衡山兵利用这些藤梯作攀登工具,沿着悬崖峭壁艰难的向山顶攀登。
楚国的这些衡山兵都是十分精锐的士卒,又长年在山区中作战,因此都毫不畏惧地沿着藤梯攀登向上。攀登悬崖作战自然十分危险,既要防备山顶上的进攻,又要主意脚下的步伐,冲在最前线的楚军士兵几乎九死一生。
作为主将的廖匡齐,原来是不需要他亲自冲在战场的最前沿,但他非但作战勇猛,还喜欢身先士卒,和手下的将士冲在战场的最前方。这次攀登悬崖作战,廖匡齐又一次身先士卒,习惯性地和将士们一起沿着藤梯向山头进军。
刘勍和廖匡齐搞出那么大动静,当然会惊动彭士愁。面对楚军疯狂式攀登悬崖的进攻,彭士愁必须严防死守。他发动所有蛮族士兵,昼夜防御监视,在山顶用箭矢、滚木、礌石等各种武器对攀岩而上的楚军展开攻击,一时间,各种惨叫声、喊杀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于整个战场。
廖匡齐和普通士兵一起冲杀在最前方。他虽然很勇猛、很表率,却很倒霉,不幸战死沙场之上。廖匡齐是楚军中知名的猛将,他的战死,让楚军士气大落,只能停止了对山寨的进攻。作为廖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