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过多的机会,皇后党的成员们也没能好好利用这个机会。
虽然躲过了一劫,李倣却变得高度精神紧张和高度嗅觉灵敏,总是感觉皇后党成员会突然发难,打击太子党。搞斗争必须深谙“先下手为强”这个道理,李倣认为必须抓紧时间,率先铲除皇后党,确保王继鹏的太子地位。
永和元年十月的一日,王延钧在朝堂犒赏闽国军队,突然风疾发作,昏倒在地。王延钧好不容易醒过来时,恍惚中又看到了四年前被自己干掉的王延稟。结果风疾之病症突然加重,卧床不起,死亡就在眼前。李倣和王继鹏一致判定:王延钧估计要彻底完蛋了,机会就在眼前,必须马上行动铲除皇后党成员,否则后患无穷。
皇后党成员数量较多,而且陈金凤常期在后宫之中很难下手,李倣和王继鹏于是选择了第一个下手对象,百工院使李可殷。之所以选择李可殷,一方面是李倣存了点私心,为了报私仇。毕竟在皇后党成员中,李可殷是李倣最大的冤家对头,另一方面李可殷官职低微,方便下手。
自从投靠王继鹏以来,李倣的野心日益膨胀。他利用皇城使这个职位,暗中豢养了一大批心腹死党充当皇城卫士。这帮人都是江湖亡命之徒,被李倣收买后,全部唯李倣马首是瞻,成为李倣实现其野心的重要武装力量。
李可殷很倒霉,成了李倣测试其心腹死党战斗能力的第一块试验石。在李倣的不断怂恿劝说下,王继鹏同意了李倣的政变计划。于是,李倣的那帮皇城卫士们手持白杖,深夜暗中突然闯入李可殷的家中,一拥而上,把李可殷给活活杖击而死。
杖杀李可殷只不过是王继鹏和李倣军事政变的第一步,接下来王继鹏和李倣决定乘着王延钧卧病不起的绝佳良机,将下手目标指向陈金凤和她的其它同党。李可殷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名百工院使,但却是归守明和陈金凤的情人。三人一日不见,就会相思难受,李可殷的被杖杀自然
不是什么小事,很快被陈金凤发现。
情人被杀,令陈金凤痛苦万分。要想追查杀人凶手,也不是什么难事。即使没有充足的证据,陈金凤也能猜到,十有八九是王继鹏和李倣的阴谋。但问题是:皇帝王延钧还卧病不起,昏迷不幸,没有皇帝王延钧的发话,陈金凤不敢对王继鹏和李倣下手。
陈金凤和唐朝的武则天相比,在宫廷斗争方面的经验,差得实在太远,完全没有掌握宫廷斗争的精髓。李可殷的被杀,是陈金凤皇后党对付王继鹏太子党的一次绝佳良机。陈金凤慌乱之中,不敢主动出击,还在傻乎乎地等待王延钧的发话。
老天似乎比较眷恋陈金凤,已经卧病昏迷多日的王延钧在李可殷被杀的第二天居然苏醒了,而且精神状况非常之良好。陈金凤便抓住这个机会,把李可殷被杖杀的情况向王延钧添油加醋般的汇报。
陈金凤不会忘记向王延钧汇报这场凶杀案的重大犯罪嫌疑人,皇城使李倣。虽然王延钧并不是很清楚陈金凤和李可殷之间的亲密关系,但李可殷毕竟也是王延钧的宠臣之一。宠臣无辜被杀,自然令王延钧十分恼火。于是,王延钧决定乘着头脑还算清醒、身体还算健康,勉强上朝,调查李可殷被杀一事。
此时李倣和王继鹏还在选择下一个猎杀目标,王延钧的突然清醒令李倣和王继鹏惊恐万分。在闽国的朝堂会议之上,王延钧首先向李倣发难,质问李倣,李可殷的死亡情况。李倣心理素质过硬、经验丰富,他对他的那帮心腹死党们十分信任,而且杖杀李可殷又是在暗中进行,因此推断王延钧和陈金凤根本不可能掌握充足的证据。
李倣毫不慌张地进行辩解,你没证据,能奈我何,我咬紧牙关不认罪,看你们怎么办!王延钧平时对李倣还没什么特别的反感,外加陈金凤也拿不出什么有力的证据。王延钧一时拿不定主意,只得宣布退朝,明日再调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