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较技(谢谢妄狐书友的盟主打赏)(2 / 4)

性格外,更大的原因,却还是孙策太自信了。

对自己的个人武勇太自信了。

.....

在原本的历史上,便在今年的七月,孙策将真正的威震江东。

兴平二年,孙策以传国玉玺向袁术借兵三千,加上本部人马,助其舅父吴景进击扬州刺史刘繇。

兵锋抵至至历阳,败樊能、张英,攻陷横江、当利二处长江渡口,其后东渡长江,大败刘繇,尽得其粮谷、兵器等辎重,更攻下牛渚山。

牛渚山,其在后世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采石矶。

文有诗仙李白在此沉江捉月。

武有“千古一人”虞允文在此凭两万宋军,以火攻大破十五万南侵金兵,后有“大明第一猛将”常遇春挥戈破蒙元。

占下此后,孙策其后连破薛礼镇守的穆陵、笮融镇守的下邳,梅陵、湖熟、江乘等,直捣刘繇占据的吴郡曲阿。刘繇出战大败,退至丹徒。

此役后,孙策声势攀登到了极点,已不亚其父当年。

能创下这等战绩,在此之前的孙策亦必是筹谋许久,多番谋划。

所以见了王政一面后,孙策本是欲即日返程的。

只是王政实在太过客气热情,三一大宴,两一小宴,后面军务多了,抽不出身陪伴孙策,又令于禁安排一些猛士带他驰骋马上,射柳营畔,可谓体贴周到。

孙策毕竟还是少年人心性,人家这么给面,竟有些不好意思开口离去。

另一方面,下大乱,群雄并起,袁术所占盘犬牙交错,势力颇多,孙策这一年来几乎无日不战,欲得片时安歇而不能,如今好容这般有享受这等悠闲自在的时光,心中也颇有不舍。

当然,小霸王也不可能真是那种只顾享乐之辈。

孙策本是欲从下邳转道直入彭城,却在路过琅琊国的边境时,便听到了文丑围堵开阳的消息,心中本是打了退堂鼓的。

他是好战,又不是傻。

袁绍袁术这两兄弟如今快成了生死仇人了,文丑若下开阳,其后必直指彭城,河北四庭柱非泛泛之辈,若是双方摆齐人马,孙策自是不惧,可此时自家若带着五百骑兵跑到文丑面前,那不是送菜上门吗?

却是祢衡信心十足,直言文丑此举乃送死耳,开阳不但不会有失,文丑此举更是送死耳,才令孙策半信半疑之见,终究还是打消了立刻返回扬州的计划,只是命令部曲放慢脚步,一边缓行一边打探消息。

孙策终究还是自信观人不差,他未曾见过王政,却已对祢衡其人甚为了解。

此儒生目无余子,轻狂傲慢,便是自家主公,若是庸才,他亦绝不会昧心砌词,一味吹捧。

而刚刚行到半途,便收到了王政大败袁军,更射杀文丑的消息后,孙策面上笑呵呵的,心中却是泛起不小的波澜。

鬼文丑,河北四庭柱之一。

这等虎将,就这般轻的死在了王政手上?

当孙策将搜集的情报总结之后,沉吟半晌,亦不禁为王政的果决拍案叫绝。

他亦是通军伍,有韬略的将才,倒推一番,便明白了,竟真如祢衡所言,文丑乃自取死耳!

其一,王政很明显早就知道文丑来犯的消息,更令开阳提前做了准备,文丑却偏偏不知,还要轻装上阵,妄图突袭。

其二,主帅和大军俱都远在他处,后方不稳,有敌入境,大凡人十之八九,要么是立刻驰援以保城池不失,要么便是先令人弃城,失存人,保留元气,以图反攻。

而王政却是遇事不乱,逢挫而锐,却想着要围歼来犯之敌,以全歼敌人之举,震慑他人潜在敌人!

这令孙策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意,此子虽然年轻,虽是贼寇,但这份胆气、这份谋略,莫说巾众人,便是望族世家亦是少见。

孙策甚至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