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0版魏武(3 / 4)

得民心者得天下,直到穿越之后,王政才明白这句话的真谛。

此民非彼民也。

其实无论何时何地,真正的底层阶级的人心是十分容易被操纵的,所以自古以来,争龙时的舆论都是最为重要的。

有道是三人成虎,若是所有的百姓接触道的信息,某个人是雄才英明之主,是天命所归的真龙天子,哪怕对方再是无德无能,倒行逆施,也一样会得到“民心”的支持。

便如三国君主里,曹操对百姓犯下的暴行最多,却不妨碍从始至终,魏国的实力最为雄厚,最后司马氏更凭此而得了天下。

因为大部分的百姓,根本不知道这些事情!

任何时代的真相其实都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他们需要别人知道什么,知道多少,别人才能知道什么,知道多少。

这便是舆论的主导权。

而在东汉,这一份权柄掌握在的是士族,和文人的手中。

决胜疆场,有系统相助,武将逞威。运筹帷幄、治民经邦,引经据典,寻找大义的支持,把道理讲的清清楚楚,叫人听后心服口服。这却非读书人不可为之。

而在大汉,也只有经史传家的世家和它的支持者,附庸者,才能成为读书人。

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王政很久没有公开谈过曾经的“地上天国”,对于目前的他而言,不仅不可以和士族彻底翻脸,更需要他们之中的部分人投靠站队,来稳定局势,发展将来。

本来一切都在计划之中良好的进展,却突然出现了莫名的变化,这让王政不得不立刻重视起来。

几日之后,在捕盗司和糜家的齐力调查下,原因终于被调查出来了。

原来一切的一切,只是因为在不久之前,曹操又打赢了一场战役。

当然,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他这一次的对手叫李傕,郭汜。

而这一场胜利最大且唯一的战利品,是一个人。

他叫刘协。

曾经的渤海王,当今的九阍天子,未来的大汉末代皇帝,史称汉献帝的刘协!

公元195年,兴平二年,献帝东归洛阳,见宫室烧尽,街市荒芜,满目皆是蒿草,宫院中只有颓墙坏壁,洛阳居民,仅有数百家,无可为食,尽出城去剥树皮、掘草根食之。尚书郎以下,皆自出城樵采,多有死于颓墙坏壁之间者。汉末气运之衰,无甚于此。

眼见此情此景,太尉杨彪奏曰:“前蒙降诏,未曾发遣。今曹操在兖州兵强将盛,可宣入朝,以辅王室。”

献帝应允,更派遣杨彪即差使命赴兖州,宣召曹操。

随后便是曹操接诏兴师,随后正好碰上来犯洛阳的李傕、郭汜,两方便在洛阳城外大战一场,

一战之下,结果便是许诸大展神威,阵前连斩李傕数将,曹操趁势鼓响一声,三军齐进,杀的李傕郭汜大败而逃如丧家之犬,贾诩亦要无奈避其锋芒,乔装单马回乡。

此番曹操奉迎天子,救驾有功,其后便迎銮驾到许都,盖造宫室殿宇,立宗庙社稷、省台司院衙门,修城郭府库;封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赏功罚罪,并听曹操处置。更封为大将军武平侯,以荀或为侍中尚书令,荀攸为军师,刘晔为司空仓曹掾,毛、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催督钱粮,程昱为东平相,范成、董昭为洛阳令,满宠为许都令,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皆为将军,吕虔、李典、乐进、徐晃皆为校尉,许褚、典韦皆为都尉;其余将士,各各封官。自此大权皆归于曹操:朝廷大务,先禀曹操,然后方奏天子。

其影响更是深远。

一则天子直接去许昌了,便表示河南尹眼见便要成为未来大汉的政治中心,自然令那些有着雄心壮志的中小士族和文人士子趋之若鹜。

二则,曹操这一下彻底翻身,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