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穷兵赎武的后果(2 / 4)

别的事情么?」

这时陆绩出列说道:「为臣尚有一事,需得请州牧定夺。」

「何事?」

「禀州牧。」

陆绩道:「如今州内战事已经宣告结束,诸位将军所部也已陆续从各个战场上撤出,不少都来到了寿春,现在城内城外,加上州牧带来的兵马,原有的兵马等等,驻扎总数已然接近四万,寿春的存粮本就不多,再加上这些人马,短时日内还好,如果时间一长,在供给上怕是颇为吃力。」

陆绩话里说的是寿春,实则暗指整个九江。

因为若单是寿春无粮其实不是问题,扬州水运发达,寿春又在郡内中心,处于四通八达的位置,若是其他郡县有粮,直接调配过来便是,还有什么必要专门提上一嘴呢。

而如今的问题,恰恰是九江也没多少余粮了啊!

之前攻伐徐州本已让扬州元气大伤,好容易恢复一点时,又碰上了孙策作乱,加上汝南郡那边还时长需要扬州这边给与支援,援兵送粮,这两年的挥霍下来,其实已是到了一个捉襟见肘的境地了。

当然,烂船还有三分钉,若是如之前一般,城内只保持两万之内的常驻军马,其实还勉强可以支撑,如今数字翻了接近一倍,陆绩便敏锐的察觉到,这样下去,寿春可就吃不消了。

听到这话,王政陷入了沉吟。

这四万人马听起来很多,其实天军本部人马加起来也不过两万出头一些,另一半有大部分是江东诸多战事中的俘虏和降军,之前的寿春冠军起码占了一万。

而对于这些兵卒,王政是有想法的。

江东之战,其实分为两场,一者庐江,一者九江。

在庐江郡与孙策正面交锋,天军的损伤其实不小,前线诸城如舒城、合肥,六安等地,多次经历鏖战之下,原本的驻军可谓十不存一。

相反,在争夺九江的过程中,其实算的上是兵不血刃,攻守双方几乎都没多大的损失,而成为寿春之主后,为了拉拢梁刚、李仁、李豫这些本地的军方,王政除了将袁术的嫡系南军改变过一部分交给甘宁统帅后,大部分的降军建制都没有动。

但是现在不动,不等于永远不动,一万多未入系统的人马放在身边,他们的将官也大都没入系统,这样的情况下,王政怎会容忍,自然是要找机会统统改编一番的。

首先,在走惯了精兵路线的王政眼里,这杂七杂八的两万人马是肯定不可能完全留下的,他只准备把体魄强健,表现勇武的那些人留下,其他不堪一战的全部撤销,而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足够的人手去选择,去甄别...

在这样的改编过程中,其实也需要有足够的力量去监督和控制,毕竟在乱世末年,招兵不容易,其实裁军同样有着风险,所以又需要保留足够的兵马在旁震慑。

也就是说,按照王政的计划,目前两万扬州军不能动,而两万徐州军却也不能走...

结果现在陆绩抛出的这个「余粮不足」,却是把他给难住了。

沉吟许久,王政望向陆绩问道:「依你的判断,城中存量还够用多久?可能就近筹措?」

「禀州牧,当初袁术远征汝南时,不仅带走了官仓的存粮,还将寿春附近的几处县邑存粮掉了大半,」

陆绩先打消了王政后面那句中的妄想,旋即说道:「如今城中的存粮不仅要供给军需,按照遵照州牧的令旨,还需得抚恤百姓,以眼下的消耗速度来推算...」

「至多还能支撑一个月。」

一个月?

王政连连摇头,转向张昭问道:「张公,徐州那边可能调集一些过来?」

听到这话,张昭只觉一阵牙疼,忙不迭地道:「主公,我徐州连连战乱,早就民生凋敝,若非去年主公明见,划彭城国为屯田重地,恐怕连今年的北海之役都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