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万无一失,在我军发动之前,绝对不能走漏半点的风声!」
糜芳凛然接令。
王政又看向张昭问道:「军粮诸物,现在准备如何了?」
「臣奉主公之命,从天军一部借来了两三精卒,专责看管粮仓及扈卫粮道,并也已经将运粮所需的民夫名册定好了。」
张昭正色道:「臣可保证,只待襄安前线攻克春谷,至多日内,粮饷诸物便可悉数送入城中。」春谷是丹阳西面临江第一城,也是王政计划中未来的前线粮仓,所谓兵马未行,粮草先动。只要粮饷备好,其他方面便没有问题。
王政点了点头,转目甘宁道:「明日上午本将大婚,下午战事便即发动,从午时起寿春城内禁止出入,所有诸侯使者的动向必须注意。」
「诺!」
「宣高,广陵那边的五千冀州军,也一样需要谨慎防备!」
「末将明白。」
臧霸拱手道:‘古校尉三日前便已带着两千天军抵达了江都,更有奔命司环侧监事,咱们这边一动,也会勒令那边同时发动,但凡有丁点异动,末将即会按照先前定好的方案应对。」
虽然说是「借军」,且孤军深入的五千人马原也翻不出多少风浪,但该有的防范自然不能没有,王政点了点头,这时才开始转问前线的布置:「各部准备如何?」
「天诛营一千虎贲并天军一部四千人马已在襄安驻扎多日。」
吴胜上前答道:「截止目前皆已准备妥当,按照预定方略,若是午时发动,末将担保明日日落之前,便可将春谷拿下,作为将军的新婚贺礼!」
黄忠、魏延等亦迈步向前,一一奏道:「末将本部若干营,目前已至某地,现在某城驻扎,实有人数...」
「战事将起,军中不可没有重将。」王政沉声下令:「诸位这便启程出城去吧,明日午时之前,务必各归其位!」
诸将慨然应道:「誓死不辱君命!」齐刷刷行个军礼,转身而出。
目送诸将背影远去,王政在室内展开了地图,铺展地上,一手按腰,一手提剑指点,此处春谷、此处芜湖、此处石城、此处丹阳...
满腹心思,全是围绕战事,至若明日大婚,洞房花烛,好似早就忘却在九霄云外。
......
次日,天没亮,宫外便来了一群武士,一个个昂藏大汉,皆是软甲在内,锦袍在外。
大约因为行伍的习惯,其中有几个人,还都随身带的有长刀短刃。
普通人大婚尚且不会一个人去迎亲,更别提王政这位州牧了,便在早几日前,他特地选了一些自赵县起事就追随左右的有功将士,共计四五十人,做为随同自家迎亲的队伍,为首者正是徐方。
徐方走至近前,一瞧之下,不由哭笑不得:「今日是将军大喜之日,你们还带着这些兵器作甚?」
「还不快快取下!」
这些人多数都是年岁不大,听了徐方的训斥,不敢分辩,嘿然一笑,将之取下,递给了门口的侍卫。
门口两侧,大红的灯笼高高挑起。除了这些陪同迎亲的人们之外,又有数百的精锐士卒,有骑马的,有徒步的,他们的任务是在来回清道,并兼有扈卫之职。
因天色尚暗,不少人还打着火把,与灯笼互相映衬,把王宫前的这一整条街道映照的都是红彤彤。
又有许多宫中的仆役,或用捧、
或用抬,一一取出迎亲时所会用到的物事,这些物事,都早安排了有专人看管,分别都分发下去,不过人虽多,说话的却没几个。
此时夜色未去,静悄无声。也不知过了很久,又似乎刚刚过去片刻,总之,便在天亮未亮之时,猛然间,听到宫中有人似乎高声说了句什么,紧接着,府内传出来了一片喧哗之声。
陪同迎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