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司马懿(3 / 4)

来的倒快。」

面对这人时,那年轻人不再保持冷脸,当即展开笑容,「岂敢让将军久等?」

说是在笑,嘴却没有咧开,唇薄的像一条缝,好似有人用剃刀在他脸上轻轻划出来般,令这笑容中并无多少笑意,反而显得冷冽。

「将军还在书房么?」

「在的,一盏茶前还派管家出来,询问小哥儿回来了没。」

年轻人点点头,不再多说,下了马把缰绳交给一个奴仆,旋即对那都伯摆了摆手,示意跟上,踱步入内。

连过了三四个或大或小的院子,来至一处独门院外。这处院子不大,红墙白瓦,周遭有竹林掩映,夜风一吹,竹叶沙沙。显得很是清静。院门口两挂灯笼。那都伯识得几个字,抬起头,瞧见院门上两个字:「止戈」。

都伯不解其意,思忖想道:「大将军文武双全,可称儒将,这‘止戈,料来该是有些意味的,也许是出自什么典故?」

正在猜测,听见那年轻人说道:「将军便在院内书房,你且随我进来吧。」

都伯忙收拾思绪,打点精神,毕恭毕敬地随着那年轻人走入院中。

与前边经过的几重院子不同,那里都有许多下人、仆役垂手而立,这一处却是一个人也没有,很安静。左边和中间的厢房也没烛火,黑漆漆的;只有右边,透过窗纸,可见一灯如豆。

那都伯不敢细看,一瞥眼间,只隐约看到窗纸上还有两个人影映衬出来,那年轻人轻轻扣了扣门,稍顷,室内有一个声音传出,不大,很是清雅,问道:「是仲达回来了么?」

「是的荀君,从寿春的来使,在下已带来了。」

这青年人自然便是未来的晋高祖司马懿了,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本会在四年之后的建安六年,才会被正任司空的曹操听说名声,主动派人征辟,因见献帝已为傀儡,曹操汉贼之名遐迩,司马懿不想屈节,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症而拒绝出仕,随后直到建安十三年,才被已为丞相的曹操使用强制手段征召为文学掾。

但因为本该接替戏志才的郭嘉转投了王政,曹操缺乏长于军略的谋士,荀彧便第二次推荐了一个人选,正是刚刚及冠不久的司马懿。

而司马懿也做出了和历史上截然不同的选择,也不知是因为曹操此时的名声尚可,还是别的什么缘故,竟对魏武的首次征辟没有拒绝,反而欣然出仕,被辟为左将军主簿。

听到这话,房内另一个浑厚的声音响起:「进来罢。」

「是。」

司马懿带着那都伯推门而入,方才发现室内其实不是两人,而是三人,只因这第三个人方才埋首漆案,所以影子没有能映在窗纸之上,正是曹操。

司马懿躬身一礼,退开一边,都伯拜倒在地,口中说道:「小人李校尉麾下都伯严三,见过将军。」

「起来罢。」曹操微微摆手,旋即直接开门见山:「军报呢,拿来吾看。」

因怕在路上丢失,军报被那都伯贴身所藏,当即站起身子,取出来双手呈上,曹操接住,专注地看了起来。

在他看的时候,室内静悄悄的,诸人没一个开口说话,那都伯悄悄打量,认出了左侧之人乃是侍中荀彧,对面的另一人留着八尺长须,则是尚书程昱。

这两人皆是曹操的谋主,都伯自然识得。

荀彧不必多说,天下人皆知他是如今曹操帐下的第一眸主,甚至严格说起来,荀彧其实并非纯粹的

下臣,而是类似于合伙人的性质,地位非常超然。

但其实程昱此时地位也十分之高,对曹操而言,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从他除了尚书之外,还有一连串的其他头衔便可见一斑:

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

尤其是最后一条,都督兖州事,俨然便和张昭的那个扬州刺史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