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
除了豹式坦克之外,剩余的唐军装甲车辆其实都有可能被这些高射炮摧毁,尤其是大华军队的76毫米口径防空炮,隐藏起来偷袭一炮,就连豹式坦克的侧面装甲都有被击穿的风险。
大量的高射炮让唐军的飞机在俯冲之前必须小心翼翼的观察,避开那些可能的地面火力,保证自己的安全。
比起之前那种肆无忌惮的俯冲攻击,这样复杂的攻击程序已经降低了唐军的轰炸效率。
相对提高的,还有大华部队的防空经验:大华部队久病成医,差不多可以说是对防空做战理解最深的部队了。
尽管武器装备依旧不怎么合适,但是为了不挨揍,士兵们还是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很快提高了自己的战斗技巧。
大华部队的防空部队通常会选择一个开阔的地方,布置几个假阵地来分散唐军飞行员的注意力,这些假阵地上偶尔也会真的部署一挺高射机枪,起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真正的主要攻击火力是独立布置的:它们游离在假阵地的边缘,自己选好开阔视野的小高地,在上面修建一个很不错的防空机枪阵地。
他们会把主阵地盖上伪装网,尽可能的伪装起来,守株待兔等着唐军的俯冲轰炸机上钩。
这套战术最开始的时候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一些经验不怎么老道的唐军飞行员会上当受骗,然后被击落。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军的飞机也开始变得警惕起来,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双机掩护轰炸,或者多机盘旋交替掩护轰炸的战术来规避掉被偷袭的风险。
也就是说,唐军的对敌攻击机飞行员会驾驶飞机在空中不断的盘旋,仔细的分辨目标,不给对方用虚假阵地骗人的机会。
找到真正的阵地之后,唐军的飞机往往都是两架,甚至几架飞机一起俯冲,互相掩护。
一旦发现真正的防空高射炮阵地,高度较高的掩护组会立即俯冲而下,压制这些防空火力,帮友军飞机脱离危险。
唐军前线部队也在给自己的飞机进行一些小改装:他们给飞机脆弱的部分加装了防护钢板,重点保护飞行员与领航员。
如此一来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重量就更高了,航程也受到了影响,所以经过改装的斯图卡,往往都取消掉了蜂鸣器。
也就是说,大唐王国现如今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其实多数已经没有那种俯冲的时候会发出刺耳声响的装置了。
不过因为固有的印象,敌军依旧非常反感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看到有飞机俯冲而下,都会下意识的躲藏。
唐国空军在长时间的作战总结中发现,他们其实是缺少一种中型轰炸机来执行轰炸敌军阵地的任务的。
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命中精度其实没问题,问题是它们携带的炸弹实在是太少了。它在设计的时候,就不是用来干轰炸敌军一线阵地的。
作为一种俯冲轰炸机,斯图卡最好的任务状态就是伴随着部队不停的前进,摧毁敌人的据点节点交通要道,瘫痪对方的调动,阻止敌军集结反击。
说白了就是要动起来:如果双方的防线开始固定下来,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单架次执行任务效率不高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投下一枚炸弹就要返航,最多再俯冲扫射几次——这样的攻击在越来越有经验的大华防空部队面前,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作战需求了。
如果用飞行堡垒携带炸弹轰炸,又太大了。这种高空轰炸机更适合战略轰炸,用来攻击敌军阵地实在是太大材小用了。
飞行堡垒起飞一次的价格可不便宜,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油,轰炸精度不高,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所以,许多部队都提交了自己的报告,希望可以增加一种飞机型号,增加携带炸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