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肃臣读书自然是多的,当然晓得无论是什么先贤都要强调农业的重要性,甚至视为根本,故此,当日唐皇继承祖帝遗志,年逾七十定业,终结了白帝以来百十年的乱战,史书末尾,只用了一句,“陇上复多苗矣”,便足以让人掩卷叹息了。
而今日今时呢?
按照曾经过自家的冯无佚所言,淮西大崩,淮南完全坞堡化;
按照谢鸣鹤所说,江东江西马上糜烂;
而白氏明显有布局,早早据有太原、襄阳两大天下要冲,并在东都、西都各有落子;
张氏稳坐河东;司马氏把控江都军政,并有徐州大营;
东都纷争不断,曹皇叔只能只手撑天;
幽州大营盘根错节,内外交纷,进取不足,自保过盛;
河间虽败犹据有河北数郡膏腴之地;
各州郡长官或有野心,或摇摆不定;
晋北、紫山、陇西皆有所谓义军割据;
北地七卫与七镇明显要借着乱势再大闹一场;
南岭那位圣母老夫人和冯氏什么心思谁也不知道;
巫族东部中部联盟,此时应该要差不多吞并完毕细碎的西部,马上便要南下关陇和晋北;
也就是东夷明显被四次征伐打的气血不足,平白咬牙西望……
毫无疑问,这其实恰恰是个乱象极端扩大化的前奏,战争的激烈程度与纷乱的程度其实还没到份上……那么换句话说,眼前的斑秃田亩已经是某种脆弱的美好了。
不说别的,如果自己此行做的不够漂亮的话,清河祖地所在的清河郡就一定会被黜龙军杀鸡儆猴,哪怕是黜龙军自诩军纪严明,那也是血流成河的结果。
“什么人,为何来边境窥视?”
一队二三十骑的清河郡轻装哨骑不知何时围了过来,但单骑驻于田埂上的崔肃臣却置若罔闻,直到哨骑首领,一名伙长忽然来喝。
“前徐州大营监军司马崔肃臣,出身清河崔氏郑州房,行二,专来清河老家探亲访友。”崔肃臣回过头来,就在马上正色拱手以对。
前方哨骑伙长诧异一时,继而便软了下来,无论是前徐州大营监军司马这种身份,还是清河崔氏出身,对于他来说,未免都有些气短。
踌躇片刻,伙长只能硬着头皮来问:“崔司马……二郎既来探亲,自往后面武城县还有郡城去,何故到边界闲逛?这里正在交战,经常出人命的。”
“专门来找你家史都尉的。”崔肃臣缓缓来答。“有事情跟他说……劳烦引路。”
伙长听到这里,反而释然,这样更好,省得对方是个探子,却用崔氏名头唬了自己,送到都尉那里,什么事自己都不担责。
一念至此,那伙长反而礼貌,只是让众骑团团护住这崔二郎,到底是抢在打雷前将人送入了漳南城。
漳南城,顾名思义,就是在清漳水的南侧,却位于清河郡的东北角,往南一字排开到大河分别是历城、高唐、茌平,正构成了是清河郡对黜龙帮的标准防线。
这其中守卫漳南城的,乃是郡中正经都尉史怀名,大约两月前,河北局势大变,他崔二郎自河南匆匆过来,四处奔走,双方还曾见过两回的。
而此时再见面,史怀名先自有些尴尬。
让到后院各自各自桌子坐下,方才赔礼:“崔二郎,着实对不住,但卡住官道,不让你家人往平原走,不是我的意思,是府君直接下了命令,我不敢不从。”
“时局艰难,大家都有难处,我怎么会怪罪你呢?”崔二郎面色不变,坦然以对。“只不过,事到如今,我们崔氏两房老小都在这里,人家要打来,我们为了家族安宁总得去做个拜访……你也应该体谅才对。”
“体谅自然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