鼙鼓一声先后起。
未审飞熊今何在?
渭水一去无消息。
惟有凡鸟出山林,
飞来飞去无人识。
兴起踏破横山石,
一袖扫清天下尘。
好著金笼收拾取,
莫教飞去别人家。
落款为张元、胡昊到此饮酒。因吴昊已改姓胡,故写胡昊。两人吃的酩酊大醉,复换一家,故技重施。不日,果有细作报与元昊,元昊命人将其拿来。
张、胡既被缚,带入大帐,见中间上座那人二旬上下的年纪,身穿绯衣,头戴黑冠,圆脸口方,高鼻深目,桀骜之气,溢于言表。料是元昊,下面另坐两人:一个花白老者,面色沉静不苟言笑,惟眼神凝定似能窥探人心,料是野利仁荣;一个中土人士,年约三旬,几缕美髯,眉清目朗,胸中自有丘壑,料是杨守素无疑。
见二人进来,元昊问道:“你等宋人,来我地面。如何不知礼仪,不避忌讳?”张元笑道:“姓尚未理会,却理会名也!”这般说他,只因元昊祖上被唐王赐姓李,后被宋主赐姓赵。
元昊听了,如何不怒?当下命人将二人斩讫报来。张、胡听了,仰天大笑。元昊问道:“我今斩你,如何大笑?”胡昊笑道:“众人唯唯,而直士谔谔。我二人只道宋人不识人才,只好听阿谀逢迎之言。没想到明公亦心胸狭窄,不能容物。只可世代为奴,居于苦寒幽闭之地,寝皮食肉,复有何望?”
张元亦道:“我听说庸主昏昏,自家眼盲,遂令左右皆闭眼。贤主昭昭,恨不能尽收天下才俊,不知是真是假?还望殿下为我断之。”
元昊闻言大笑,亲解其缚,各赐酒一杯,延请上座。元昊遂就问起来道:“依先生之言,如何区分‘昏昏’、‘昭昭’?”
张元回道:“贤主胆大心细,以真材实干为准绳,不抱偏见,不畏传言,志存高远又步步为营,重在务实。庸主拘泥守旧,成见太多。死抱着那点认知不放,对于不入他眼的人,提起来只会贬低嘲笑。别人所提的主张,不值得他们俯身低头,去弄个明白。
庸主大多又人云亦云,畏首畏尾,重传言而轻人才,重权威而轻功绩。在诸多小事上锱铢必较,在一二大事上却踌躇难决。明公问我什么是贤愚,在我看来诸家的情势,贤愚分明。”
张元说的这些话儿,遂了元昊的心思,惹他爱听,遂又问道:“我素有大志,不知先生有何指教?”张元道:“我听说夏王欲立殿下为太子,他日不免为一方之主。殿下愿得一方屈身之地,年受宋人些小钱粮绢帛奉养,还是愿一统天下,建王霸之业?”
元昊问计,张元告元昊道:“其一:建其官制,贤者用其才;其二:殿下应广招军马,加以操练,以备其用;其三:兴学校,得贤才为国所用;其四:殿下每得城池,不可抢掠。可令土人治之,施仁政以安其心;其五:先讨甘、凉,再灭唃厮啰,既得各处之地,可取宋地。殿下可向南取陕右地,据关辅形胜,东向而争。更结契丹,兵时窥河北,使中国一身二疾,势难支矣。
既得中原之地,北上可取辽,西可取回鹘、吐蕃各部,南可收大理、东可取高丽,天下何愁不得?其六:不论种族,择其贤者以用之。我在宋时日久,山川河岳,已然尽知。如今太后弄权,受益小儿不足虑。”
元昊闻言便笑道:“宋人势大,事若不成,却不误我?”张元遂道:“宋缺战马,战事人少无用。彼等若是集结西北,西军无粮,大军粮草、被服、器械等皆需由中原长途运转,又加上有横山山脉的阻隔,耗费颇巨,长久必然损耗府库,人心涣散。
便一时胜了,彼等亦得不偿失,长久必将遗以岁币,求和罢战。又再者说,岂有群狼不食肉?安守一方,亦不过是国力日微,节节被吞,不若一搏。”
元昊便道:“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