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听到元昊这句话,张元的眼圈一下就红了。当初在宋朝,倘若有人能看重他,让他有机会一展抱负,张元也能这么兢兢业业,甚至还可能流芳千苦。可惜赏识他的人,却是党项人李元昊。即便他的功劳再大,将来在史书上留下来的,只能是骂名。
张元听见这个话,便回复道:“为人谋必尽其忠,此是臣下应尽之责。”元昊顺着这话道:“春风也度玉门关,回来吧。我曾经说过,大夏国国相这个位置,早晚还是你的。”虽然这几年被贬在张掖,张元每日都作息规律,公事上也算是兢兢业业,并不觉得多委屈。
听到元昊这句话说出来,张元突然就觉得委屈,于是便又推辞道:“多谢大王的美意,只怕微臣力有未逮,不堪驱驰。”元昊已先到了有半日,张元书架上的书籍,元昊大略已看过了。他自己说“力有未逮”,却骗谁呢。
说到这时,元昊把手去指着门首侍立的武士,问张元道:“我出来不易,你必要我三顾茅庐,才肯答应出山么。”
虽然只是几年不见,经历的事情却太多了,两个免不了有话要说。一个张元弃国投敌,一个元昊弑母杀妻,背后的恶名都差不多。聚到一块,两个谁也不用去嫌弃谁。非但他们不用互相嫌弃,甚至有些处似乎还都能理解,单凭这个,也值得浮以大白了。
当日两个就治国的事情上,在府衙之中谈论了一宿,到第二日张元也就肯了。不久前张元得到个消息:数年之前,杨秀已经在东京病逝。当年他俩的长安之约,也就不了了之了。以杨秀之才,一生始终不得重用,白白让才华埋没于黄土,太为可惜。
便是张元他自己,又如何呢?年前张元突然患病,差点不治,谁知道这病何时再复发呢。经历过这些事情后,张元便觉得岁月蹉跎,时不我待,非但因机会来之不易,毕竟真有才华的人,谁没有匡扶宇宙之心,一展抱负之志呢。
能做上宰辅,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虽然说伴君如同伴虎,元昊又非良善之辈,怎奈扪心自问,张元此生,仍旧还是不甘庸碌,他自觉得即便是冒险,也值得一试。既然两边都已定妥,元昊遂另安排人留在张掖,替他屯田,元昊与张元次日便回。
元昊、张元一行东去,远远见贺兰山下,大漠拥出一片城池来。张元许多时不回兴庆,此时贺兰山下的兴庆城,风景再与旧日比时,已大不同了。非但城池比先前规模又大了一倍,城墙守卫都加固了,连城外田亩都垦殖得整齐,稼穑繁茂一片碧绿,已不复先前荒滩野地的模样了。
入了城中,道路也是十分宽阔,城中大半有河流经过,许多处河流交叉,水道纵横,可供两岸灌溉饮用。坊里建筑成群,人口密集,内中许多处都有寺庙。东西市街道上蕃汉混杂,喝卖不绝。到处都是车水马龙,行人如织,房屋店铺琳琅满目。楼台屋宇也是碧瓦朱甍、雕梁画栋,不输东京,已颇有些一国都城的模样了。
元昊与张元在兴庆分拨了房舍,与元昊宫殿隔得不远,方便议事。说起来称帝,两个又提起来年号:元昊那厮粗通文墨,张元又是个不第进士,两个人在一块想了数日,想出来“广运”这么个年号,两个都觉得挺满意。元昊随即下令,将应运四年的年号,改为“广运”。
谁想过不了几日,就有汉臣告诉说:“‘广运’这年号,汉人在晋朝时曾经用过。”得知这事,元昊也就不管好听不好听的了,索性将“广运”改成“大庆”。眼看诸事已经定妥,随即自立。
时至今日,夏国全境,河西有兴州、定州、怀州、永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河南有灵州、洪州、宥州、银州、夏州、石州、盐州、南威州、会州,真的是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二万余里实不为虚。
国中军队,左、右厢,已经设有十二军司:左厢神勇军司,驻银州密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