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 富弼使辽(3 / 3)

关山屹月 云山缥缈中 3936 字 2022-01-30

之盟”所定的岁币,也只好作罢。

辽人无法,又开始商议和亲和增加岁币这两件事儿。临来之前,富弼和上面通过气儿,赵官家一直子嗣艰难,对长女福康公主极为珍爱,不舍得女儿去和亲,更偏向于增加岁币。对于新增岁币的数目,上面定的是钱二十万贯、绢二十万匹之内。

开始辽人偏向于和亲,富弼便告诉辽主道:“按南朝的惯例,公主出嫁所带的资银,是十万贯,而且只有这一次,北朝真的愿和亲么?”辽国权衡了一番后,都认为和亲这件事不合算,还是增加岁币更好。甫一开口,他们便索要五十万贯,富弼当即又一口回绝。

有人与宗真出主意道:“南朝派富弼做使者,此是个文人,没什么胆略。主上以我大辽精兵强将示之,先惊其心。然后派他去边远、荒凉之处,用‘苏武牧羊’的典故点他,此人必然急于求和,到那时咱们事情就成了。”

宗真随即按照此计,命使者带富弼来回奔走,先后在穆丹河、上京、雄州等地会见辽主,两边议事。谁知道富弼不怕麻烦,不管这厮走到哪儿,与辽主说话,嘴里面都是老一套。

而且宗真还听见说,富弼见了家中的急信,不愿意被这些影响了大事,当即当书信撕毁了,可知此人不容易撼动。没奈何只好按宋朝的意思,把增币降至钱十万贯、绢十万匹。

因为盟约的事情上,辽国这边人抠字眼,也有些细节没定妥,少不得要富弼来回递话儿,在辽、宋两地又奔波了数次。

不容易两家和谈成功,终于到了下国书的时候。富弼接到宰相吕夷简的国书,对中使道:“若国书与口传之词有异,罪责可都在使者的身上。”因此要求打开来先看。谁知道这国书不看便罢,真打开一看,果然与口传之词不同!

发现了有异,富弼立刻骑马赶回东京,连夜面见了赵官家,请求更换国书后,这才携带了国书,又赶赴辽国。等到和谈完毕后,富弼回京,以“国书与口传之词不同”为由,在朝会上痛斥吕夷简。

夷简那边连称失误,只推说是草稿拿错了。这话儿富弼完全不信:宰相是个精细人,更换国书这种大事,怎么可能错拿了草稿!欧阳修等人也一块儿跟着,痛斥吕夷简在国家大事上挟怨报复。

正在争执不下的时候,富弼的丈人晏殊那厮,信了宰相吕夷简的话儿,出来说吕相为了国家的大事,夙夜忧心,绝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动手脚,就是一时的失误,实在是富弼太较真。既然事情已及时挽回,没造成损失,赵官家也就不追究,这件事情就此罢休。因这件事上,富弼与晏殊翁婿两个,又增加了许多的嫌隙。

事成之后,赵官家因为富弼使辽的功劳,欲授富弼为枢密直学士,迁翰林学士,富弼坚决推辞道:“依臣的本意,一文的岁币都不愿再加!只因为国家如今要讨伐元昊,腾不收手来与辽人较量。不然的话,臣这次必然以死相争。陛下升赏,臣不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