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南鲁之争(终下)(2 / 3)

侍要好得多,所以才会私下通报太子。

孙权当了多年皇帝,眼中只是朝中大臣,少有将心思放在内廷宦官上,所以竟然忽略了魏忠等人的想法,当时的怀疑也只不过一瞬间的事情,陆胤的解释却是更加符合自己的猜测。

不过猜测归猜测,孙权还是下令道:“来人,将陆胤、杨竺送交廷尉府,严刑审讯,孤要知道到底何人泄密。”

陆、杨二人五花大绑被押解进了廷尉府。孙权还立刻派遣御史前往武昌,责问陆逊如何得知内廷秘事。

陆逊事先已经与陆胤商议妥当,当即回复御史,说是杨竺告知陆胤此事的。

这下孙权对杨竺就极为恼恨了,杨竺作为徐州名士,投奔东吴对孙权来说是极为荣耀的事情,所以他对杨竺非常看重。

而杨竺与鲁王孙霸交好,在孙权看来,说明孙霸比孙和更加优秀。之所以明知道杨竺是鲁王孙霸的宾客,还与他商议谁更适合做储君,就是放出一个政治信号,他孙权要换储了,让孙霸做好准备。

可是没多久远在千里之外的陆逊就知道了消息,说明什么?你杨竺根本就没把我这个皇帝放在眼里,把私密之事到处乱传,简直是狂妄之至。

陆胤的政治经验就丰富多了,他和杨竺不同。杨竺是外来者,名气很大,但在东吴根基不深,即便是在徐州,也不算顶级士族。只是孙权为了宣传的需要,才把他捧起来的,和当初的隐蕃以及如今弃魏投吴受到孙权宠幸的征西将军马茂一样,没有深厚的官场底蕴,自然不会正确应对突发事件。

陆胤背后有陆逊指点,本人还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承受痛苦的能力更强。而且此时的东吴,孙权还没有开启杀戮朝臣的模式,甚至免官罢职都很少见。所以即便是严刑拷打,陆胤还是咬牙坚持,一口咬定是杨竺告诉他这个消息的。

杨竺是个文人,自幼娇生惯养,那经受得住这般拷打,连续几日审讯下来,精神早已崩溃,只好承认是自己泄密。

几天以后,廷尉府把审讯结果送入宫中,交到皇帝孙权手里。孙权大怒,下诏赐死杨竺,陆胤监禁。并且责令太子孙和以及鲁王孙霸不许与朝臣来往,闭门读书,换储之议暂时搁置。

至于丞相陆逊,孙权虽然没有免去他的官职爵位,但连续下了三道诏书,斥责陆逊,不许他入京理事。陆逊因此气愤交加,一病不起,几个月后撒手人寰,一代名将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还要补一句,孙和孙霸的母亲王夫人,这个可怜的女人,非但没有母凭子贵,成为皇后,还由于二子夺储,孙权恼她教子无方。又加上孙鲁班的谗言,被孙权打入冷宫,没几日就得病身亡了。

至此,南鲁之争暂时告一段落。

不过陆胤入狱,却是对崖洲岛马淳来说,是个大大的隐患。好在陆胤好友华覈因在山阴县县令任上政绩突出入京迁任秘府郎,听说好友入狱,便去大牢探望陆胤。

陆胤已知叔父陆逊为皇帝所不喜,自己要重获自由,光靠陆氏之力是不行了。其他家族或因二宫之争受到牵连,不敢轻举妄动。或因此事站到陆氏的对立面,不来落井下石已经非常幸运了,更不要说出手相救。

左思右想,朝内群臣靠不住,只能依靠外力,或许还有复起的可能。

而外力当中,马淳自然第一时间出现在他脑海里。马淳是他的部下,对自己恭敬有加,此人又是以忠义闻名。当年为了救他主公甘瑰,可是在建业掀起一股不小的风波。

而在朱崖郡,自己和马淳合作默契,给过马淳许多帮助,算是马淳的恩主。陆胤知道马淳才能超群,若是他愿意出手解救自己,或许真的复起有望。

于是陆胤在狱中写了一封长信,请好友华覈派人送到朱崖郡崖洲岛,让马淳设法营救自己。

华覈在山阴县令任上多年,马淳曾经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