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甘昌这个谋士的加入,马淳在京城建业顿时有了底气,应付各方势力的时候也轻松多了。而且在甘昌的建议下,马淳不再纠结于谁刺杀他,到底是谁他也无所谓,总归就是逼他站队而已。
他只要抱紧孙权的大腿,在京城表现出一心只忠于皇帝,那么对他来说是最安全的。
可能孙权也是看到了这一点,上次马淳去过鲁王府后没有进一步和王府的人来往,安心呆在家里极少露面而龙心大悦。没过几天就下了诏旨嘉奖马淳,诏旨里对马淳忠心为国的行为大加赞赏了一通,最后加了马淳威远将军,仍然担任忠义县令。不过还特意指出,马淳有拓土边疆之权。
拓土千里是马淳为了要求孙权释放陆胤所做的承诺,只是孙权还没有下诏释放陆胤,估计老皇帝气还没消,还要关陆胤一段时间。
不过孙权既然要求马淳拓土,也就是变相答应马淳,他会很快释放陆胤。如甘昌所料,只要马淳不参与朝中争斗安心做事,皇帝孙权就会罩着他,升个官当然不在话下。
接下来的日子,马淳也不理会太子、鲁王两党之间的事情。不管是太子这边也好,鲁王这边也好,他统统不去拜见。如果有这两边的人来见他,他是能推就推,实在推不了,就好言好语招待。既不点头答应,也不断然拒绝,末了还奉上厚礼送别。
他这种滑不溜丢的做法,让两党众人毫无办法,毕竟大家都是场面上的人物,总是要些脸面。人家对谁都不得罪,只一心抱紧皇帝的大腿,而且土豪的很,对谁都奉上厚礼,你再去逼人家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再说了,马淳虽然在东吴有点名气,也算是一员干才。但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边地县令,在两党眼里并不是一个重要人物,过于放精力在他身上,也有点得不偿失。
所以过了些时日,大家也就慢慢的不再关注这个小人物了,把精力放在互相攻讦上了。
风声慢慢平息,马淳就出门拜访了一下贺质等几个曾经的友人。
如今的贺质官拜虎牙将军,领着父亲贺达当年的一部分部曲,驻扎在武进县京口镇。这是个军镇,当年孙权还是吴王时,曾经想在这里建都。
不过正好出使东吴的诸葛亮来见孙权,对孙权说秣陵这个地方虎踞龙盘,有天子气。于是孙权就在秣陵建都,改名为建业。
但是京口这个地方战略位置重要,所以很多东吴的部队就驻扎在这里。不仅贺质的部队在这里,还有凌氏兄弟的部曲也驻扎在一起,马淳正好一同拜访。
马淳带着甘昌和万震两人在京口住了几日,凌氏兄弟和贺质年龄也不大,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非常开心。他们带着马淳几人四处游览江边盛景,开怀畅饮,诉说当初离别后各自的境遇。
马淳也曾试探性的问了问他们对朝局的看法,凌氏兄弟对朝局毫不关心,只顾着什么时候能够过江北伐曹魏博取军功。
而贺质却有些投靠鲁王的意思,话里话外无不透露出对鲁王孙霸的好感,有时候还会有意无意的说要带着马淳去鲁王府拜见孙霸。
见此情景,马淳心中暗暗叹了口气,这位当初在山阴时结下的好友,进京几年后已经在建业这个大染缸里变了颜色。
当初贺质可是会稽年轻士人当中的领头人物,一心为国为民。马淳在崖洲岛稳定了下来后甚至想请贺质一起与他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度。
可惜眼前的贺质虽然还是丰神俊朗,内心却被东吴官场污染了,只会不停的说鲁王如何如何。将来若是鲁王登基了自己能得到多少封赏,会不会封给他一块大大的封地。全然不说大吴民生如何,要如何拯救这个日益没落的帝国。
马淳内心有些失望,住了几日后便告辞回京。在他看来,贺质这个少年时的好友,还不如粗鲁的凌氏兄弟。虽然他们也不管国家大事,只顾着征战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