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赞的卷轴里林林总总写了很多,上半部分是他在各地走访时发现的一些问题,还有一些是关于地方官员制定的不合理规定。
下半部分就提出了很多解决办法,总得来说有三条。
一是明刑法。他觉得吴律秉承汉律,有非常大的可取之处。而且吴国是三国之中最重视商贸之事,所以吴律的制定,有很多涉及商贾的律法,这些律法不应该摒弃,而是应该在它的基础上做一些修正和加强。
崖洲律法是当初马淳在汉律的基础上,再结合后世一些制度拼凑起来的。在谢赞眼里简直是胡说八道,根本不符合崖洲现状,甚至有些想当然。
在他的文中,或许是因为顾虑到马淳的脸面,没有像当初教学生时那样破口大骂。但字里行间有时候也表现出对马淳没有学到他的学问而感到失望。
他把公...民...代...表制度以及陪...审...员制度批的一文不值,但又对马淳税赋制度赞赏有加。提出参照吴律制定商贸法,规定国家对粮食、铁器、食盐等战略物资还是要进行国家层面的专营。这不是为了夺民之利,而是为了更好的巩固国...家...经济,让不法分子没有间接控制国...家权力的必要手段。
只有摒弃公...民...代...表制度以及陪...审...员制度,才能树立权威,把崖洲境内归于王化,引导百姓走上正路,不至于专营那些找律法漏洞的歪门邪道。
二是强教育。此教育非是马淳治下的那些学校教育,而是加强思...想教育。
谢赞指出,崖洲百姓各个都能识字读书,政令法规娴熟于心,但各个学校教导学生时忽略了圣人之道的教育。导致了百姓目无君上,只顾寻找法规漏洞,为自己谋取利益。虽然这些现象还不是普遍存在,但长此以往刁民日众,会给国家政府实施政令带来很多阻碍。
他认为忠君爱民的孔孟之道应该进入学校教育,并且要把它提到首位。既然大家都能读书识字了,那就应该把士的标准下放到识字百姓中去。有漏洞就要补,而不是津津乐道于以漏洞谋利益为荣。
马淳发现,谢赞这个观点其实与后世提倡的价值观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后世有个阶段也出现了利益至上枉顾国家的各种丑事烂事,但在大先生的治理下,提倡先进的价值观,大黑扫恶。一时间黑雾消散,政治清明,国家更加富强,百姓生活更加安定繁盛。
有了谢赞的提醒,经历过后世那些变化的马淳,立刻脑洞大开,无数种方式方法重新出现在自己的脑海里,也让自己脸红耳赤。经过十几年学校思想教育的自己,竟然回到两千年前却放弃了这个治国利器,让古人来提醒自己才回想起来。
三是正其名,求贤才。崖洲势力名不正言不顺,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马淳目前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根本不可能吸引到天下贤才。
当然了,崖洲境内有遍布各地的各种学校,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各种专业人才。可是这些所谓的人才经过并没有系统性学习,也没有获得各种学派传承。
不错,这些专业人才是在很多领域要比其他各国儒学名士还要优异。但不要忘了,经过近千年的演变,儒学才是真正治理国家的专业学问。儒门学子一辈子学的就是如何治理国家,比你知道机械操作,知道种植粮食,知道火药大炮,他们更知道如何调配资源,更知道如何从国家层面看待局势,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而要吸引这些专业人士,必须要正名。崖洲有治政的舞台,却没有一个叫得出口的诸侯名号,难道要他们过来做一个忠义县下属刀笔小吏?
谢赞的这卷帛书,打开了马淳思路,让马淳真正意义上看清了自己治下势力,也真正把目光放在一个执政者的角度上看待整个天下。
或许谢赞有他历史局限性,但在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