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檐和走廊的装饰有着浓郁当地特色。
他们在黑木岛上没有租办公室。他的房间一天房费不到一百元人民币,却夸张的有60平米,既是他在岛上的住处,又是区域项目组当下的办公室。
酒店隐在小巷里,干净、安静。
他有一点怀念从前在伊拉克的日子。
他在2004年主动向公司申请去了海外常驻,唯一目的是多赚钱,供在深圳买的房。他争抢到了机会,欣然奔赴公司海外补助最高的国家,伊拉克。
那是第二次海湾战争爆发之后第二年。他记得在巴格达机场,宿舍是一个集装箱,头顶经常有美军“阿帕奇”掠过,他们总想对着直升机挥个手,又怕引发误会,炮火从天而降;他记得在巴士拉,躺在屋顶看远处火箭弹划过夜空,居然是期待流星雨一般的心情;他记得在摩苏尔大街上,与汽车炸弹擦肩而过,几颗碎石砸在车顶时的恐惧与庆幸。
在伊拉克奋斗了四年,调动回国后,发现自己已经习惯海阔天高,再难适应在总部机关规规矩矩、遍地“领导”的生活。并且,从伊拉克回到机关,没了高额补贴,奖金还少了一大截。
他在机关坚持了两年,熬不住,申请“二出宫”。他争取到了机会,被派驻到那一年公司海外销售收入最高、绩效最好、员工升级加薪奖金最高的亚太地区部。
“伟中”在早年国内项目中只负责自家设备的安装调测,后来在海外出现不少“交钥匙项目”,“伟中”不仅要负责通信设备调测,还要负责站点获取、电力引入、铁塔、机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所谓“交钥匙”,就是“伟中”要负责网络建设的绝大部分工作,完成之后再将项目所有权和管理权的“钥匙”依合同完整地“交”给客户,由客户开始经营。
“伟中”是个乐于改变,善于聚焦主要矛盾及矛盾主要方面的公司,面对挑战,除了从外部招聘建筑等领域的专家,公司内部不少土生土长的产品技术专家也挺身而出,转身成为了“交钥匙项目”的项目经理,刘铁是其中的一员。
在做这个黑木岛的区域经理之前,他并没有真正做过包含土建的大项目,只是参加过项目经理转岗培训、在地区部项目管理办公室做过一些纸上谈兵。
他在海外艰苦国家“上过战场、开过枪、受过伤”,做过跨文化团队的领头羊,有过客户界面成功经验。前一任项目总监自己也是“伟中”土生土长的产品专家转身而来,信任他的能力和资历,每次开会,只要他发言,领导就是欣赏、赞许的表态。
新项目总监李应龙是从外部招聘的土建项目经理出身,上任之后,对缺乏土建实战经验的刘铁变成了各种质疑。每次开会,只要他发言,领导就是各种挑战、反驳。
早几天项目组和公司内部各方领导们开大会,他抱怨雨季耽误了工期;抱怨“会叫的孩子有奶喝”,欧洲几个项目还没有签单,公司就安排了中方员工中的精兵强将过去支持,自己手下却只有几个新人。
不料从前在中东北非时的老兄弟谢国林先跳出来发言,叫他多使用印尼当地的资源,多学习其它项目的经验,提“要人”之外的具体求助、叫要叫到点子上。
“一回机关就不接地气!官僚!‘缺人’难道不是我叫在点子上的具体求助吗?”他心里暗骂。
这些天觉得有些倦,甚至厌。自己年过四十了,在伟中公司,在这个行业,都算是年龄上的“老人”了。是不是到了该“退出江湖”的时候了?
他悄悄在炒股,早几年赚了些钱,但最近一年大a股“跌跌不休”,自己不仅把吃到肚子里的盈利全部吐了出去,还亏掉了一些本钱。
有人说,“财务自由”标准是“一个人的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至少要等于或超过他的日常开支”,他心里计算,考虑到孩子未来教育的花费,考虑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