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不会不管不问(1 / 4)

织明 蜗牛非牛 2594 字 5个月前

“父亲,难道不知,此番辽东归来后,族叔王帅与永宁伯比前时更为亲近嘛?”

王沐晨趁热打铁地继续说道:“我王家在山西,不说执商界之牛耳,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称得上富甲一方,更别说我家中还有族叔这等一镇总兵。

而今,张家口范永斗等人鼠目寸光,满目铜臭,一心通奴,赚取那卖国的黑心钱,我父听得儿劝,已渐将家业转入正途,张家口那边的买卖与我,实已可有可无。

如此,又何必去趟这浑水?”

面对儿子的诘问之言,王大宇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直到良久后,他才缓缓睁开眼睛,轻声问道:“依我儿,当如何?”

“父亲,依沐晨之见,当速往大同,面见族叔王朴总兵,讲明事情原委,再通过族叔向永宁伯好生解释,如此才能免除永宁伯猜忌,保我王氏一族,昌盛安乐!”

王大宇一时还难以决断,他抬头望向房梁高处,艰难地说道:“如此,将自绝于山右商家之外,怕是我王家将来行走商帮,愈发艰难啊。”

“父亲谬论。以沐晨对永宁伯之了解,此番事了,山右商帮还能存否,尚且难说,更何况如今的宣府已在永宁伯治下,而山西、大同亦颇有向永宁伯靠近之意。

沐晨思来,用不了多久,宣大三镇怕是都在永宁伯掌控之下,不过,恐怕那时这世间已无范永斗、王登库之流。”

王沐晨见父亲仍在沉思,一副瞻前顾后般犹豫不决模样,便再说道:“父亲且细细琢磨,那日参与密议诸人,难道就真的都与他范永斗一条心吗?”

“你的意思……”

王大宇张着嘴却说不下去,耳中却传来儿子王沐晨的声音:“‘人多嘴杂’的道理,父亲应该明白。

当日参与密议诸人,除去张家口的八位大家,还有山西亢家、渠家等四位相与,暂且先不说他们,就拿张家口八大家来讲,就真的是‘一条心’吗?”

王大宇细思极恐,面上神情不断变换,阴晴不定,但只片刻后,他的目光就变得坚毅起来,只听他开口说道:“事不宜迟。沐儿,你即刻出发,往大同走一遭。”

…………

山西,大同府,怀仁县。

怀仁,位于山西北部的桑干河上游,地处雁门关外、大同盆地的中部地带,其最东隔大顶山与浑源县相望,西依洪涛山与大同左卫、云川卫为邻,南与应州、山阴县相接,北面直接与大同府城相连。

这里距离大明京师六百里,距太原府城四百八十余里,距朔州是一百八十里,而北距大同府城只有四十里的路程。

大同府知名商号“乾德记”的总号,就设在这并不起眼的怀仁县,而秦家也是县里第一富商,素有“秦半城”之称。

虽然,近年来乾德记的生意重心早已迁往大同府城,但其祖宅和总号却一直留在怀仁,未曾有所改迁。

其实这也是晋商、乃至大明各地商贾的一个传统,他们的总号一经设立,便很少有更易,往往几十年、甚至数百年都在原处。

这既有明代户籍制度的限制,也彰显了古代经商世家“不忘本”的初心,他们自总号创立时起,便不会再行更易地点,也透出他们经商的核心——“诚信”二字。

秦家,便是世代居住于怀仁,因处于太原往大同的官道上,其先祖便从一个小摊子做起,不知历经几世人的辛勤努力,才有今日成就。

正是因为这一份家业来之不易,所以秦家对于子女教育一直都十分重视,这也是他们能够长盛不衰的一大秘诀。

随着秦家少主秦子辰与张诚走动越发频繁,乾德记的商路已经在北路、东路遍地开花,连带着在宣镇其他地方的买卖也格外兴隆起来。

尤其是去年,他们乾德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