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讽刺(1 / 3)

随后这四辆马车便开始朝着城外走去。而这时候,李之仪夫妇却是出现在了王府的门口,看着四辆马车离开,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在焦忆之的马车里,李琳突然凑近了一些问道:“你之前莫非听说过那司马江天?”原来,她刚才听到陈安晏那般恭维司马江天,觉得有些诧异。毕竟,跟陈安晏相处这么长时间,她很清楚,陈安晏可不是随便就恭维别人的人。因此,她怀疑其中有她不知道的秘密。特别是一开始司马江天的话,也让她觉得有些怪怪的。所以,李琳怀疑陈安晏会不会之前就已经听说过司马江天。陈安晏听了却是大笑着告诉李琳,自己才来巴蜀,而这司马江天,从他的言行举止来看,也算不得什么才子。还说自己之所以恭维此人,只不过是为了反击而已。随后,他便将司马江天指责自己难伺候以此来暗示自己是小人,而自己之所以恭维其为东鲁才子,是因为有一位前朝大家曾写过一首名为《嘲鲁儒》的诗。“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足着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说的是,这位大家在迁居山东兖州后所作。兖州离孔子的家乡曲阜仅几十里地,因此,这一带也是当之无愧的盛产“儒生”之地。只不过,在跟这些所谓的“儒生”接触后发现,那些已经年长的老者,在闲聚在一起的时候,都是四书五经不离口,可他们却只知其文而不知其意。问起他们治国之策时,他们却一直答非所问。而且,这些老者个个一身“儒生”打扮,但穿的却是远行鞋,只会慢慢地走直路,但又设法扬起脚下的尘土,让旁人看起来自己好像是一副远行万里风尘仆仆的样子。陈安晏用东鲁才子来“恭维”司马江天,自然是讽刺他。可司马江天却根本没有听出来,这也说明了陈安晏对他的讽刺并不冤枉。李琳听了,也立刻大笑了起来。随后,她也跟陈安晏说起了这司马江天的身世。相比另外三人,这司马江天的家世要普通得多。之前司马江天的父亲做些小买卖,虽说算不上富裕,但至少不愁吃穿。而在司马江天的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名为司马江荷,比李琳还要小两岁。原本一家倒是其乐融融,可是在那次内乱的时候,司马江天的父母都死了,只留下了司马江天跟司马江荷两兄妹。自那之后,九岁的司马江天便跟自己刚一岁的妹妹两人相依为命。田屋被毁,为了养活妹妹,司马江天只能吃起了百家饭。好在李之仪到了巴蜀之后,帮助巴蜀的百姓重建家园,司马江天这才不用再继续流浪了。之后,他又学着种植粮食和蔬菜,慢慢地也能维持生计了。而且,司马江天一边照顾妹妹,一边读书,没过几年,倒是也有了几分才名。李之仪惜才,想要出银子供司马江天安心读书,不用为了生计而耽误了学业,却没想到被司马江天一口回绝了。而当年司马江天的那句“吾似竹,虽中空而外直,亦无花儿自省”更是传遍了巴蜀,这也让李之仪对其另眼相看。陈安晏听了也十分诧异,他没想到这司马江天竟然还有这等境界,倒是让他对司马江天高看了几分。按照李琳的说法,当年李之仪就用司马江天的这番话好好教育了李淡。不过,陈安晏很快就想到了一件事,倘若这司马江天果真不食嗟来之食,那他的马车是哪里来的?毕竟,他连王府的资助都回绝了,而倘若他用卖字或是卖画的方式赚取银子,这也跟他“竹”的不符!李琳告诉陈安晏,司马江天的这辆马车,其实也是金福商行的。据说,当初司马江天名声大噪之后,焦旺便登门去请司马江天去为他新开的酒楼题字。这焦旺毕竟是这一带有名的富商,司马江天也不敢得罪,便同意了。作为报酬,焦旺原本是想直接出一百两银子,这可是极高的价格了。但司马江天还是婉拒了,不过后来焦旺却是直接送了一辆马车给司马江天。司马江天还想要拒绝,但焦旺却说这马车大有用处,耕种的时候马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