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年节(2 / 3)

条性命,把原本的不利扭转回来了。而更加让他恼怒的是,对于李彧的这个决定,宇文德荣和洪遂良他们都不反对。反倒是那李文栋还皱了皱眉,似乎没有想到李彧会这么处置。对于陈安晏跟李桂成之间的冲突,倒是成为了京城百姓之间的谈资。而李彧的态度也表明了朝廷对这件事的态度。不少人认为,大梁也是想要借这次的年节向周边各国立威。倭国就不必说了,藤真一郎到了大梁京城之后便没有离开过官驿。而西夏的使臣李纯长公主除了去了两趟永安寺外,也一直都留在官驿。其实,在李纯提出要去永安寺见一见慧净国师的时候,单文柏他们都等着看戏。虽然并没有见到慧净国师的尸体,但他们还是觉得陈安晏那般遮遮掩掩,其中必定有诈。可让他们意外的是,对于李纯提出的要求,朝廷并未反对。而且,李纯从永安寺出来的时候,神情也并无异样。对此,单文柏派人打听,得到消息说是李纯的确是见到了慧净国师。如此看来,慧净国师的确还活着。相比这两国使臣的低调,北周使臣就惨了。虽然在陈安晏赶到了左云县后,萧天佑已经醒了,可直到现在,除了陈安晏之外,还没人见过这位北周使臣。别说是单文柏他们了,就连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都没有见过萧天佑。而且,不光是萧天佑,他仅剩的五个手下也没人见过。按照陈安晏的说法,这些人也都中了毒,需要静养。因此,在这原本除了大梁之外,国力最强的四个国家之中,最强的北周是最低调的,最弱的高丽却是最张扬的。如今随着陈安晏的出手,高丽也变得安分了下来。而那些使臣再见到陈安晏的时候,眼神之中也多了一丝敬畏。其实,第一年的时候,大部分使臣都只是把陈安晏看成一个靠着李彧的关系户。他那个所谓的四译会同馆大使的官职,在大部分人的眼里不过是一个笑话。虽说后来他靠着一些手段,让人刮目相看,但在大部分人看来,他恐怕很难在这么复杂的局势之中生存下去。可随着陈安晏在京城站稳了脚跟,也让各国使臣对陈安晏有了新的认识。但对于他们来说,更加希望能跟陈安晏亲近一些,以便于日后李彧掌权之后,他们能通过陈安晏得到一些好处。一直到大梁跟北周和西夏的战事,谁都没有想到最后会是这样一个结果。其实,这些国家也私下议论过,若是将他们放在大梁的位置,倘若没有陈安晏的那些筹谋,恐怕已经被灭国了。特别是在得知北周竟然还隐藏了那么多铁骑后,他们才意识到他们自己是多么的愚蠢。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北周和西夏这么周密的计划,是被陈安晏破掉的。所以,北周可怕,但陈安晏似乎更加可怕。又过了几日,到了大梁年节的前一天,宫里照常设宴。让人意外的是,这次不论是倭国还是西夏,都只有正使进宫。李桂成倒是带了一个手下。不过,这位三皇子看起来似乎有些虚弱,所以他的这个手下看起来更像是为了搀扶他,才特意带进宫的。而最让人意外的是,北周使臣萧天佑并没有进宫赴宴,而是写了一封请罪的文书交由礼部呈送朝廷,说是因为余毒未清,不便赴宴。至于其他国家的使臣,见到西夏和倭国这样的榜样,也都只有正使一人进宫赴宴。而原本想要看陈安晏跟倭国以及西夏使臣冲突的人,最终还是失望了。因为陈安晏跟萧天佑一样,并没有进宫。有个不识趣的使臣主动问及了陈安晏为何没有进宫,李彧却只是淡淡表示,陈安晏不过是一个从五品的官员,这里自然没有他的位置。李彧的这个说法倒是让他们十分意外。而整场的晚宴也在这样一种奇怪的氛围之下结束了。他们当然不知道,陈安晏之所以没有进宫,是留在了宫外监视倭国使团的人。在陈安晏看来,虽然北周和西夏暂时没有了对大梁的威胁,但倭国却是觊觎大梁已久。特别是藤真一郎他们这次的动作实在让人觉得可疑,再加上之前曾经有倭国忍者模样的人在城外出现。所以陈安晏才会亲自监视那些倭国使团的人。只不过,让他有些意外的是,这些倭国使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