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燕王(2 / 3)

日里远了一些,所以也都早早地去休息了。至于宋涛,他则是又带着两个同样好赌之人去了当地的赌坊。再说另外一边。那个管事拿着那份手书直接去了里屋。就在那镖师以为是他们大意,猜测那手书之中有什么秘密的时候,却是见到那个管事又出来了。出来之后,这个管事直接去了后院。前来买木炭的板车都放在了这里,宋涛他们带来的板车也在这里。按照正常的买流程,虽然要先将板车送到这里,但实际上装车并不是在这里。不管怎么说,这炭火乃是易燃之物,一般来说,这木炭在城外的土窑烧制好之后,便会运送到城外专门存放木炭的库房。板车到了城里之后,炭街的人就会在那些板车上做上标记,再将板车拉到库房装炭。装好之后不会再拉到城里,而是直接留在库房。炭街也会给买炭之人一个标记,等准备带着木炭离开的时候,便能凭着跟板车上对应的标记拿回板车直接离开原平县。一般来说,板车上的标记,其实就是以细小的木炭为笔,在上面写上一个数字而已。因此,在那几个镖师看来,这管事应该就是来给宋涛他们的板车做标记的。只是让他们觉得奇怪的是,这管事毕竟也算是个小吏,这等小事应该用不上他亲自去做才是。就如他们预料的那般,那个管事很快就在宋涛他们的板车上做好了标记。不过,这管事在给这些板车做好了标记后,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指着这些板车,口中还念念有词,似乎是在数着什么。就在他数到其中一辆板车的时候,只见他直接上前,将这辆板车的轮子卸了下来。对于大部分板车来说,下面是一根木棍,两边连着两个木头做的轮子。但也有的用的是铁棍。虽说相比之下车会更重一些,但若是常走远路的话,会更加耐用。宋涛他们的板车用的就是铁棍。那个管事在卸下了轮子后,在那根铁棍上摸索了一番,不一会儿,竟然将这铁棍一分为二。而这铁棍的中间,竟然有一节的空的。那个管事从里面拿出了一封书信后,立刻藏在了怀里。随后又将这铁棍重新连在一起,最后又将车轮装了上去。万通镖局的镖师们根本没有想到,史苏平竟然会在这板车下面的这根铁棍上做手脚。在商议之后,他们决定继续监视。若是在这个时候出手,虽然能立刻看到那封信的内容,但必然也会打草惊蛇。而那个管事在拿到那封信后,很快就离开了炭街,朝着城外的方向而去。到了城门口的时候,也不知道他给城门官看了什么东西,那城门官立刻打开城门,让那个管事出了城。见到那个管事出了城,旁边立刻有两个人冲了出来,说是有急事也要出城。那个城门官根本不理会。而在被问到那个管事为何能出城的时候,那个城门官却是冷笑着告诉两人,那可是贵人府上的人,自然能出城!听到了那个城门官的话,那两人也只能悻悻离开。万通镖局的镖师找了隐蔽的地方翻出了城墙后,也立刻朝着那个管事追了上去。虽然用布包住了马脚,但此刻天色已晚,为了不被发现,他们也不敢跟得太近。而他们在城门口听到的那番话,已经让他们猜到了一些。那个管事出城之后一路往南。用了差不多一个半时辰,总算是到了沂州城。跟在原平县的时候一样,虽然此刻已经快到子时,但在见到来人是那管事后,沂州城的城门官还是立刻打开了城门。这个管事进城之后,又用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七拐八拐之后,终于来到了一座府邸的前面。靠着门口的两个灯笼,能依稀看到后面牌匾上“燕王府”三个大字。这里正是燕王李丰年的府邸。而那两个镖师的脸上也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神情。李丰年的封地是山西,尽管山西的省城是太原,但李丰年常年都住在沂州。那个管事应该是燕王府的人,所以不论是原平县还是沂州城的城门官,根本就不敢阻拦。如此看来的话,那史苏平背后之人就是这燕王李丰年。陈安晏看着徐镖头送来的消息,倒是没有感到太意外。在这之前,陈安晏已经查过了史苏平在最近这些年的活动情况。他发现,这位左都御史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