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自食苦果(2 / 2)

处在南方的南京又怎么清净得了。

“甚至伯安有预感,很快便会离京南调,到时又会在南京与父亲相聚。”

单说淮盐就属于南直隶管辖,想要实现朱厚照的计划,执行的第一人选便是他王守仁,这一点王守仁可是从朱厚照说出来时便有了心理准备。

王华见王守仁如此笃定,也就信了七分,但也有三分的不确定:“为父应该如何应对?”

“如果儿子所料不错的话,师尊应该会对南方的吏员作出调整,而且十分可能会动南方的解额。”

这王华就不淡定了,由不得他不关心,去了南京也是礼部,而科举就是礼部的事。

“何以见得?”

“科举南强北弱,并非是南人真强,而是南方文教盛于北地,这也与南方比北地繁荣有关,师尊欲以南北之争让朝臣疲弊而另超炉灶,就必然会动用这条。”

如果朱厚照在此的话,一定会惊叹自己的心思被王守仁分析了个七七八八。

当然,如果王守仁没有这个能力和眼光的话也不值得朱厚照收为己用。

幸好王守仁没有别的心思,而且因为朱厚照带给他许多新理念让王守仁心服口服,倒也成就了师徒相得的佳话。

君择臣,臣亦择君,王守仁从朱厚照的言行举动里看出了其中的民本思想,它符合王守仁的志向。

王守仁跟朱厚照想到了一起,这会朱厚照也正在打解额的主意,甚至想走得更远些,不是分榜,而是分卷。

刘瑾的举动让朱厚照自食其果,他索性就打算利用科举把南北党之争彻底激化,利用党争来搅乱刘瑾的小算盘,让刘太监也尝尝自食其果的滋味。

刘瑾认为刘机会向着他,殊不知刘机本来就曾因皇榜之事与张升闹过别扭,实话实说而已。

而实际上刘机不但看不惯刘瑾,还恨不得事事处处与其作对。

这是史书上写明的事实,怎能逃过幕友的神通。

刘机当了礼部尚书,也正好管着科举这摊事,那就是最好的入路了。

在南北分榜的事上捅一手,头疼的不是朱厚照,反而因为装病使他最无嫌疑。

而最受夹板气的是刘瑾,南党会恨他,北党不买帐,焦芳还会找他闹,四处难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