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反应了过来,“镇国公说的不错,锐士营要随同王爷南下,正好步军营整编的也差不多了,可以接手神京九门的防守了。”
贾琦笑了笑,“步军营如今仅剩两万余人,太少了,就从这次招募的青壮中遴选两万补充进去吧。”
“可。”
吴邦左想了想。
一个时辰后,整个神京上层都知道鞑靼人即将扣关入侵消息,不少人忧心忡忡,隆治二年那场大战大家都还记在心里,只能希望边军能够守住长城防线,否则京畿又将遭受一场灾难。
一辆宽大马车驶出了皇城,向着西城缓缓驶去,马车周围有百余名骑兵护卫着,一看就知道马车内的人身份不凡,一路上,很多人见到这辆马车都会停下来,等车队过去了在接着赶路。
马车内烧着炭火,老太太闻不惯煤烟味,黛玉特意让人准备了银霜炭,亲手给贾母倒了碗温茶,又见小嘴忙个不停的惜春,没好气道:“你都成大姑娘了,不能再这样了,小心以后找不着婆家。”
“没关系,我跟哥哥过一辈子。”
说着,又抓了一把干果开心的吃了起来。
贾母靠在软榻上,澹澹地瞥了一眼惜春,没有说话,又将目光放在了黛玉的身上,只是她的目光中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昨日黄昏后,小李太监带着元春的懿旨来到荣庆堂,请贾母带着黛玉和惜春去宫里逛逛,原本以为就是简单的吃顿饭,没想到,竟然是因为宝玉舅舅的事情,听了夏守忠的话,贾母才知道,昨日王夫人竟然没跟家里说一声便擅自做主进宫拜见了元春。
贾母深深叹了口气,又想起大儿媳,蠢是蠢了点,嗯,还有点贪财,但是好在听大儿子的话,不会给家里找麻烦,这个小儿媳就不行了,心太大了,若不是心疼宝玉,加上还要顾及元春的脸面,贾母早将她送进佛堂礼佛了。
马车后面跟着两辆大车,上面的东西都是元春以皇帝的名义赏赐给贾家的,半年前还小心翼翼的元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呼后拥,所有人在她面前都是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一个字惹她不高兴,想起今日午宴上,老太后的样子,又好笑又可怜,黄家是彻底落寞了。
贾家的路又在何方?
又想起前几日饭桌上,林如海没头没脑地说一句,‘王妃算什么,玉儿以后可是要当....’,贾母当时还以为是玩笑话,可是她也不是傻子,这两日也回过味来了,心中有些焦躁,用手拍了拍车厢,让车夫加快速度,她想快点回到荣庆堂。
马车走了一炷香的功夫,进入了宁荣街,与西城别的街坊不同,宁荣街永远是人头涌涌,这样的热闹景象一直要持续到太阳下山才会结束,小贩在声嘶力竭的推销着货物,路边还有挑着担子卖艺的跑客人,看着车窗外奔走的人群和如此熟悉的情形,贾母的脸也舒展了,对着黛玉露出了笑,“我累了,这些东西就有你做主分发吧。”
“是。”
黛玉坐在软塌上向贾母微微欠了欠身子,贾母拉住她修长白皙的手,又仔细打量她的衣着打扮,脑海中又响起林如海的那句话,越看越觉得黛玉的身上隐隐露出一股含蓄的贵气,也许这都是命中注定。
又看了眼睡着了的惜春,摇了摇头,这丫头也就睡着了才有那么一些大家闺秀的样子。
....
荣庆堂内冷冷清清,贾母歪躺在榻上也不知想些什么。
就在这时,鸳鸯走了进来,小声说道:“老太太,二老爷回来了。”
“去将他叫来,还有把王氏一起喊来!”
“是。”
服侍了贾母十几年,自是知道贾母正在气头上,应了一声便退了出去。
不一会,贾政便领着王夫人赶了过来,还未等请安,贾母直接说道:“你眼里还有没有规矩了!”
“.